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砲戰洗禮與防砲觀念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1,033

洪福田先生回憶說:「民國四十三年,鄉公所尚未建防空洞。『九三砲戰』時,我們向野外的田埂疏散,我和戶籍員躲在一個小小的散兵坑,文教課和建設課也各有自己的散兵坑。一般民眾也都向山上、野外疏散,我因公務在身,無法照顧到家人,所以那次砲戰我的家人只好躲在家中的床下,幸好那時候的火砲的威力還不是很大,所以沒有家人受傷。」

民眾的防砲觀念更差,魏炳福先生回憶說:「記得九三砲戰那天,砲擊之初,中共只針對水頭碼頭砲擊,市區民眾尚不知道害怕,都站在屋頂觀看,但見一顆顆的火團打到高空。初時大家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只覺得那是難得一見的奇景,等到中共的砲彈朝市區發射了幾顆之後,『轟隆!轟隆!』的砲響,把站在屋頂觀看的人群驚嚇的一哄而散,很多人躲到廟裡,祈求神明保佑,就我所知那時城隍廟就躲了很多人,大家聚在廟裡只是祈求心安,或許心誠則靈,這次砲擊后浦人死傷的人數也不多,而真正的原因應該是中共那時的火砲威力尚不是很強。」

黃錫安先生回憶說:「民國四十三年九月三日發生『九三砲戰』,砲戰當日學生剛好返校『報名』(註冊),突然間砲聲大作。最初,中共是砲擊水頭碼頭,因為水頭碼頭停泊許多軍艦。我們小朋友聽到砲聲都非常驚慌,也不知道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只聽大人說是中共開始砲擊金門了,我就跟著堂哥和堂哥的舅舅,三人漫無目的的往後跑,那時的觀念只覺得跑的愈遠愈好,也不知道要先回家去告訴家人,沿路我們經過官路邊、珠山,最後到小西門找姑媽。」

鄭慶利先生回憶說:記得那天下午,我在家門口打籃球,突然聽到隆隆的砲聲,落彈的地點最初都集中在水頭碼頭和小金門之間的海域。我們一票人蜂擁到金門城的城牆上觀看,看廈門海岸中共的火砲射擊,砲彈一出口即發出陣陣的閃光,畫面非常好看;砲彈落水後形成一條條的水柱,非常壯觀;我們的軍艦則是在這片海域,來來回回躲砲彈,很像我們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樣,覺得很有趣。」「我們因為沒有砲擊的經驗,那時的心情好像是隔山觀虎鬥。到了傍晚五、六點,突然「咻!」一聲巨響,一顆砲彈飛越我們的頭頂,落在金門城的北門,並直接命中我一位嬸嬸,造成我嬸嬸及背上的一名小孩當場死亡。原本站在城牆觀看熱鬧的人群被這顆突如其來的巨響,驚嚇的四處逃散,這是我第一次體驗砲擊的經驗。那時候我的知識很幼稚,逃回家之後因為沒有地方可躲藏,只好躲在床下,只是在床上多加了幾條棉被,以為這樣就可以得安全的防護。」「那天之後,砲擊就接連著打,各地的死傷逐漸傳開了,我們開始體驗到火砲的殺傷力,民眾開始挖掘土坑洞,我們家也挖了一個土坑洞。那時風傳共軍的砲火射程只能打到金門城(舊金城),無法打到古崗和珠山,所以全家趕緊逃到珠山投靠親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