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方傳說》許獬的文才/許加壯口述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炳容整理。
點閱率:1,380



金門民間有句俗諺「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所」,此語讚頌明代金門二位先賢許獬和黃偉,在立言、立德方面,分別成就了不朽的事業,兩人使金門的歷史文化增色不少。

金門有關許獬的傳說故事,也見之於︽金門先賢錄︾、張榮強︽金門人文探索︾、許維民︽後浦歷史之旅︾、洪春柳︽七鶴戲水的故鄉︾等書中,近日聆聽許加壯老先生談論幾則許獬的傳說,感覺倍加親切,特加以紀錄如下:

一、一瞑寫九十九篇文章

許獬之父將遠行,擔心許獬整日嬉遊,臨行前,很嚴肅的告誡許獬說:「為父有事將出外達百日之久,你每日務必要寫一篇文章,不得短少,否則為父返家後一定會重重的處罰你。」

許父一出門,許獬如飛出籠中的鳥兒,一溜煙的便不見人影,壓根兒忘了寫文章之事,海邊、田野間不時傳來許獬與玩伴的嬉鬧歡呼聲,如此日復一日,任憑許母一再的叮嚀,許獬總是輕鬆回答:「簡單,小事一樁。」「好的,沒問題。」一直到第九十九天的傍晚,許獬一回到家便「好餓!好餓!」的嚷嚷,許母如往常一樣的又嘮叨著,並責問許獬:「明天你父親就要回來了,看你怎麼辦?」許獬用力拍頭頂一下,哇!火速衝進書房,把門上鎖,迅筆直書,顧不得饑腸轆轆,一篇又一篇,許母三催四請的叫吃飯,許獬皆充耳不聞,也不知寫多少篇了,累得趴在桌上,呼呼大睡。

次日早上,許父回來,搖醒酣睡中的兒子,算一算許獬已寫好的文章,共有九十九篇,字句工整,篇篇佳構,許父稱讚不已,父子兩有說有笑的共進早餐。

二、住宿客棧

從金門到京城,迢迢千里,金門學子擔心盤纏不夠,能省則省,住客棧時十多人同擠在一間通鋪,老闆不但不同情,反而勢利眼,連吃的都不願幫忙準備。

金門學子決意還以顏色,待深夜眾人沉睡中,躡手躡腳來到廚房,有隻母雞正在孵蛋,便把蛋拿來煮,順以黌勺盛起豆醬來沾蛋吃,再將黌勺推沈入甕內,並將石秤砣放在鼎蓋上,天未明,一行人又匆匆離開,在客棧門口的匏瓜也遭殃,被連根拔起以洩憤。走了數步,許獬又折回,怒氣未消的在客棧的大門上題寫:

日出匏藤礁。(意指太陽出來後,整枝匏瓜被曬乾)

雞母孵雙腳。(因蛋被拿走,母雞變成像在孵自己的雙腳)

黌勺甕內拉。(因黌勺被沈入甕內)

秤砣鼎內炒。(亦有說成「秤砣鑽鼎縫」,因把秤砣放在鼎上,當蓋子掀開,秤砣掉入鼎內, 好像置於鼎中被炒)。

三、皇帝考試

皇帝聽聞許獬才子之名,特召進宮親自測試,令許獬以「天」為題作詩,詩的首尾皆要落在天字,各句間並以頂真句來連接。皇帝一說完,許獬的詩也作好了:

天為君為事,事事皆有道。

道德有其門,門前生瑞草。

草木又逢春,春夏好光景。

景景宜作家,家貧出孝子。

子孫皆有孝,孝而感動天。

四、曉行又曉行

金門學子天未亮就趕路,擔心安溪人追來,故連走帶跑的,一行人滿身汗,疲憊不已。途中遇見二個也將赴考的書生,二人意氣風發,正在較量作詩,「曉行又曉行,十里天未明」一遍又一遍的吟唸著,就是想不出接續的詩句。許獬心裡嘀咕著,真是吵死了!還不快閉嘴!二位書生仍似旁若無人,一遍又一遍,重複著那二句詩。

許獬故意大聲吟唸著:「不見□□面,只聞□□聲」(空字依序是指女性和男性的生殖器官之閩南語唸法)。後來許獬被二位書生扭送縣衙,被控以髒話侮辱人,縣官令雙方把實情演練一遍,「曉行又曉行,十里天未明」一位書生首先吟唸著,許獬立即應以「不見青山面,只聞流水聲」。縣官拍手叫好,「接得好!接得好!那有辱罵之意呢?」於是將二位書生訓誡一頓斥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