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愛—蕎麥枕頭
女兒怕熱,所以,春末,天氣稍熱,就長了滿頭的痱子,我這個做娘的看了很心疼,所以,央求媽媽溫度超過二十七度時,務必開著冷氣讓她吹。有長輩傳授可以讓她吃珍珠粉,不惜重資趕緊買來餵她吃,據說可以改變體質。有一天,媽媽突然在電話中提起,小時候的我,也常滿頭大汗睡不好,爸爸看了心疼,所以,聽了當時長輩們的建議,去買了蕎麥枕頭給我睡,當年不像現在物資充裕,這個枕頭也費了爸爸好些工夫才買到,不知道是體質改變了,還是真的蕎麥枕頭發揮功能,我就真的不再睡得不安穩。
媽媽在電話中述說這段過往,我看不見媽媽的表情,可是,可以想見我這個長女,在他們期待中來報到,也曾是心頭一塊肉。記憶中,我讀幼稚園,爸爸就為我訂國語日報,晚上,一家人就在客廳裡看書報,當爸爸就著昏暗的蠟燭在稿紙上爬格子時,我都會告訴自己,長大要像爸爸一樣可以寫文章。不知道是運動神經不發達呢?還是個子實在太小了,那個年代小朋友都流行跳橡皮筋,我總是跳完之後,不是腳踝就是手腕扭傷,爸爸總會騎著腳踏車,帶我到陽宅給國術師推拿,坐在腳踏車後座的我,喜歡雙手放在爸爸腳踏車坐墊旁,看著爸爸高大的身體,用力的踩著腳踏車上坡,再輕鬆的把腳放在踏墊上,享受下坡的輕鬆。推拿完之後,爸爸會帶我到沙美凌雲飯店吃碗陽春麵,或帶我去看場電影。而差點被金門衛生所判定為盲腸炎而辦理住院的那個夏夜,爸爸偷偷帶我走出衛生院,讓我騎著他的肩膀上,我們父女倆開心的走在山外街頭,享受著徐徐涼風帶來的愜意。
多年後,我仍然記得沙美電影院那場爸爸帶我去看的西洋片電影進入尾聲時,所有演員站在火車頭上向觀眾說再見的場景;也一直記得爸爸讓我騎在他肩膀上時,過往行人投來的羨慕眼光,讓我像隻小孔雀一樣驕傲。這些難忘的往事,也是爸爸在我童年裡帶給我的最甜美的回憶。八個孩子陸續報到,經歷祖父過世、家裡火災,以及自己在田裡工作腦部受傷的劫難,我們不再看到爸爸快樂的一面,曾經會帶我去看醫生、看電影的爸爸,會與我分享詩、詞、小說之美的爸爸,變得暴躁易怒,動輒打罵孩子們。
我開始害怕與爸爸接觸,甚至不喜歡爸爸,國三時變得更叛逆的我,當面對學校校長問我參加校外比賽的文章,爸爸有沒有幫我修改時,我都要很憎恨爸爸的存在,讓我總是要面對某某人女兒的稱呼。考上金門高中的成績單寄到家裡時,我人已經「逃」到台灣外公家,爸爸則是幫我到學校註冊,當我「滯」台未返時,爸爸很失落的寫信給當時人也在台灣的媽媽,希望她鼓勵我回去讀書。
終究我還是沒回去當爸爸的學妹,因為,我真的害怕爸爸加諸在我身上的無形壓力及有形的責罵。翅膀硬了,我開始往外飛,不願意留在父母的羽翼下。我看不見爸媽開始腳步漸緩,我聽不見他們的嘮叨聲中,要的是兒女們對他們的多一點關注。我只知道,我很喜歡我的工作、我的朋友、我的生活方式,雖然,我也讓爸爸得意的提起女兒雖然未能繼承衣缽當老師,也在企業界當起建教生的輔導老師,也在公司內擔任編輯負責刊物發行。
「不然,你以為你是怎麼長大的。」媽媽在我看見女兒睡在蕎麥枕頭之後的心滿意足,忍不住提醒我,當年也曾經是小寶貝的我,爸爸可也疼在心坎裡,也是這樣捏著捏著才能長大的。也許因為是長女,才會要求多一些,希望給弟弟妹妹們當好榜樣,被打被罵多,無非是『愛之深、責之切』。只是,爸爸深受祖父的影響,愛孩子不可讓孩子知道的觀念一直都深深影響著他,所以,他總是板著臉跟我們說道理,問題是,孩子們要的可能只是擁抱和鼓勵,而爸爸永遠可能不明白為什麼他和孩子們之間會有一道鴻溝無法跨越。
假日,看見爸爸穿著新買的運動褲,褲子太長都拖地了,心裡叮嚀自己:下回幫爸爸買褲子時,要記得褲長少兩號。轉念,突然發現,不是褲子買太長了,是爸爸縮水了,那曾經騎腳踏車載我的爸爸,體力已經走下坡,那曾經讓我騎在他肩膀上的爸爸,個子也縮水了,我突然很想像小時候坐在腳踏車後座,可以像依靠大樹一樣信任著爸爸會為我擋風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