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姐弟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1,515
字型大小:

許家四姐弟多年來都是靠清明節到小城的愛臻寺拜祭雙親的骨灰靈位會面的,一年三次到四次,擺供品、插鮮花、燒香,遇到清明和七月盂蘭盆節,還燒紙衣冥紙……雖然大家都是現代人,而且都是無神論者,但祭祖感恩、孝敬懷舊、慎終追遠,千百年來都是華族代代承傳的傳統,黃家姐弟仨也就不能免俗。最重要的是拜祭結束後,四姐弟和他們的老伴大家餐聚一次。輪流做東,這十年來已形成一種默契。
因此,名義上是祭拜去世者,實際上為的是健在者的團聚會面。
上回最後一次祭拜後的餐聚是二月份。那以後,疫情爆發,餐聚遙遙無期。
島城疫情猶如驚濤駭浪,一波又一波,限聚令下,許家兄弟姐妹擔憂,不敢相約;到了餐聚令人數限制明確化,想八人餐聚已經無望。
六月底七月初,疫情突呈緩解形勢,中環的摩天輪都轉動了,海洋公園的過山車瘋狂過山了,黃家小弟夫婦倆覺得黃家好久沒見面,非常掛念,就發短訊在群組,想請大家茶敘一次,連大哥大嫂八個人,問:這次機會比較難得,大家可以出席嗎?
大哥依然很擔憂,一家子中畢竟他年紀最大。他表態不敢出門。餐聚的最大意義是個個都能出席,一家都不能少;少了一家怎麼成?於是小弟、弟媳的建議被迫推遲。
唯一的機會溜走,暫時很難再來了。果然疫情很快又大爆發,一天確診四五十名,每日下午醫管局官員都在發佈新聞,家家戶戶又成了驚弓之鳥,像蝸牛的觸鬚,探索外面世界,覺得不安寧,肉體又全縮回其殼裡了。
餐聚令一直保持在兩人和四人之間;許家的成員數目有八人,除非在家裡餐聚,在外面則違規。疫情如果一日不緩解,在外面餐聚的機會很是渺茫。
在疫境中,大家心情不佳,年紀又都偏大了,加上沒有印尼姐姐協助也就沒有一位表態願意承擔在家餐聚;況且做東的一位,總不能將下兩代年輕的、小的撇開,那人數會更龐大;做工的已經很勞累,而且特殊時期多數叫外賣,誰可以承擔餐食?當然,吃和吃什麼只是一種形式,見面才是最大目的。但他們畢竟不慣在家進行的這種形式,那還不如在外面正兒八經地坐在一張長檯或圓檯邊見面。有十年光景,他們都是那樣在祭拜祖先、父母後見面的。
在酒樓圍坐氣氛最好,有點像開會,但沒有開會的嚴肅和預定議程的約束;有點像過節小慶,但他們只屬於小家族式的聚會,沒有傳統節日做大背景;在家,太隨意了,連座位也太自由太分散;在外的檯面,可以就關注的問題交換意見,可以對彼此的家庭和健康有所瞭解;這類特點和效果,在任何一位黃家成員的家裡都不可能達到。
那天,大姐對弟媳阿馨說,有我自己製作印尼式的薯仔餅要送給你們嘗嘗。
弟媳阿馨說,好啊,妳弟弟可以去。我們也買了非常好吃的蝴蝶酥要還給妳和二姐。二姐也來嗎?
大姐說,來的,我們就在港鐵佐敦站見面吧。。
小弟和大姐約定了港鐵佐敦站E方向的閘口,大姐和小弟都說好不出閘,二姐就在閘口外。
那天,九個月沒見面的姐弟仨,在港鐵佐敦站見面了。乍然見面,恍如隔世。三人的年齡加起來也有二百三十六歲,堪稱老姐老弟了。大姐以前消化系統不好,不良於行,現在看來面色紅潤,精神煥發,步履穩當有力,身子豐碩有厚度,臉上的交叉縱橫的路軌已經被有情的歲月之手抹平,露出的便很少了;二姐雖然一樣,但比以前精神很多,見到一姐一弟,也滿懷喜悅,送他們各兩瓶健康工坊製造的杏仁奶。小弟剛剛理髮,戴了一頂鴨舌帽,兩位老姐看老弟肚腹扁平,都說他瘦了。小弟說,醫生說超重,必須減肥,宅家九個月,阿馨煮健康私家菜,減少我飯量,減肥成功。
由於很久沒會面,彼此寒暄很久才散。快散時,咯噔一聲,小弟老婆阿馨發訊,你們老姐弟快一年沒見面,機會非常難得,不要忘記拍照!
託一個路過女傭,為他們按了幾張除下口罩的,成為他們疫境中珍貴的留影。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