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慈母駕鶴西歸去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長慶。
點閱率:1,720

往後的幾年,母親的雙腿也明顯地退化,即使拄著柺杖、有人攙扶,亦走不了幾步,只好讓她坐在輪椅上,並請了一位外勞幫忙照顧。然而,不知是牙齒脫落的關係,還是心情不好食慾欠佳,有時含在口中的飯菜並沒有咀嚼後吞下肚,而是「呸」地一聲吐了出來。面對如此情形,必須連哄帶騙才會吃上幾口。一次兩次或許沒有關係,經常如此則不是好現象,倘若營養不夠,勢必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於是我突發奇想買來豬肉,切成一塊塊,用麻油和薑絲爆香,再把豬肉放進鍋裡一起炒,然後加點鹽再倒入電鍋燉。
果然燉出來的豬肉香氣十足、肥肉入口即化。當我把豬肉和飯攪拌在一起餵母親進食時,我問母親說:「肉有夠爛無?有芳無?」她點點頭,一口接一口,吃了半碗飯。但如果天天同吃一樣的食物,勢必會讓她感到膩。因此我又買了豬骨頭,連同小魚乾加水慢火熬;熬出來的大骨湯再加上乾飯放進果汁機絞碎成粥,每到吃飯時,再用電鍋蒸熱。除了方便母親進食,亦可補充鈣質,有時竟然吃了一小碗。縱使如此,每晚,我仍然會以「安素」和蛋糕讓她當點心,然後再請外勞幫她洗臉擦拭身體再就寢。
儘管我善盡為人子之責侍奉母親,可是母親的記憶力亦已明顯地衰退,有時竟然忘了長年陪伴在她身邊的兒子是誰;跟她說話也鮮少回應,大部份時間都是低著頭坐在輪椅上。這就是嵩壽103歲的老母親的日常生活。她年輕時曾活躍在這個鄉里,是村人的好幫手,現在卻無言地坐在輪椅上。縱然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內外孫數十人,可說是子孫滿堂,然則為了生活而各奔東西,留在她身邊晨昏定省者又有幾許?想教她不怨嘆也難啊!然而,此時畢竟不同於以往,社會已快速地變遷,環境也隨時在改變,這莫非就是現實的無奈,想必思想開明的母親,勢必能體諒子孫的苦衷。
5月11日晚上,母親只吃了幾口粥,就緊閉著嘴。倘若她胃口不好不想吃,喝點安素、吃點蛋糕總可以吧。而任憑我連哄帶騙說盡好話,想讓她喝一點能補充體力的安素,以及吃點蛋糕充飢,然她始終不願張開口,不僅閉著雙眼,頭也一直往下垂,在不得已的情境下,只好讓她先躺在床上休息。但目睹如此的情境,心中難免會有不祥的預兆,因為據說老年人最怕不吃飯。故此,我不得不把母親的現況以電話告知兄弟姊妹們,請他們要有心理上的準備。
翌日大哥從台北趕回,母親依然如故,經衡量母親的情況,決定不把她送醫院,以免增加她的痛苦。萬一不幸在醫院……而依俗不能入村,更是我們不願見到的。於是兄弟倆打開母親那個跟隨她幾十年的老舊木箱,取出一個大包袱,裡面裝的是母親替自己準備好的壽衣;然後找找看「椅橑」放在什麼地方,那是搭「水床」必須用到的,以免事到臨頭手忙腳亂。即使事先做這些動作對母親有所不敬,因為她還活在世間,但兄弟倆似乎都有預感,也就管不了那麼多了。而不幸,母親在13日上午11點左右,安祥地走完她生命中的第103個春天。可是遺憾的是兄弟兩人加起來已超過150歲,竟無法替103歲的母親穿上壽衣,還要勞駕葬儀社的人來幫忙,真是愧對母親的養育之恩。
母親入殮的那天,旅台的兄弟姊妹都回來了,但因她的左眼有一處傷口,每次擦拭抗生素後就為她貼上紗布。而此時母親即將跟隨佛祖上天堂,理應為她打扮一番,於是我們在西藥房買了人工皮,輕輕地黏貼在她的傷口上,就好像母親閉著眼睛假寐一樣。然而,儘管為她穿上多層簇新的壽衣,她的媳婦和女兒也為她戴上耳環、手鐲、戒指,髮上插著銀簪,頸上戴著珠子項鍊,腰繫「銀褲帶」,準備讓她風風光光上天堂,但卻忘了為她戴上總統送的金牌,要不,勢必更風光。
當海水漲潮,母親由子女從水床上扶起,輕輕地放進棺木裡;棺木也是往生者的所謂「大厝」。母親安祥地躺在大厝的中間,左右兩邊塞滿著紙錢,還放著幾件平日穿過的衣裳。紙錢或許是讓她帶到天堂花用,衣裳當然也是帶到天堂穿,如此是子女的孝心,還是世俗必須這樣,誰也不得而知。或許一經歲月的腐蝕,所有的一切都得歸零,都得回歸塵土,但若不依照世俗,便是不孝。如今,母親已蓋棺,棺上覆蓋著媳婦、女兒和孫女們為她摺的蓮花被,慈祥的容顏已與塵世隔絕,只留在子女與至親好友的記憶裡。(四之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