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
由於葉某的延宕時日在先,也就推遲建案進度自不在話下,相關改建前置作業又極繁複(尤其預定之建築基地內仍存有數十戶之眷屬待安置),局長在短暫的任期內自是見不到動土典禮也就調差了,葉某圖謀日亟終於逮得青黃不接的兵荒馬亂時刻—以特急件陳報「X條通」改建案蒙混過關獲准在案,新首長不明就裡,雖然官樣文章冠冕堂皇強渡關山卻似如入無人之境,但是最後仍應了以前電視警匪片《天眼》常出現的終局旁白:「老天有眼,明察秋毫」—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利益之所趨,高司豈會輕易放棄參與配售資格呢?待進行到評比積分階段時,葉某的權理專員終究還是拚不過半路殺出的合格實授高階「程咬金」,終以「做白工」白忙一場狼狽收局,心情鬱悶之下,騎著摩托車亂闖紅燈致生車禍住進醫院,同仁們議論紛紛,有評論說「他們的黃埔官校校訓不是須具有『不貪財,不怕死,愛國家,愛百姓』的高尚志節,以及懷抱『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的精神嗎?怎麼在這個老軍官身上看不出這些一向標榜的偉大精神情操呢?革命軍人沒有馬革裹屍死得其所戰死沙場已然遺憾,設若亡於車禍,泰山鴻毛價值輕重立判,豈不冤也哉!唉,可惜可悲,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也有引用孔老夫子的遺訓說「……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云云,雖說「幸災樂禍」人之通病,但絲毫未寄予同情者委實少見,葉某終在閒言閒語充斥的陰影下度過慘澹的最後官場時日,不旋踵間引恨而退,抑鬱而終。
讓我們再把鏡頭拉回他這裡:新任局長就職伊始,注意到大面積改建案逐年編列預算執行進度緩慢,將影響政績,於是調來勇於任事的江主秘,有施展抱負之雄心,初,正為此專案煩心著;適國有財產局蒞臨中央各單位視察國有不動產清查作業成果,該局由於他的迅捷落實工作態度積極,績效被評定為優等,核予記功獎勵,深獲甫上任之首長及主秘之賞識與信任,晉其為薦任第九職等合格實授督導職,並垂詢該建案振衰起敝之道,他良心建議從所屬X分局調其國中及士校同鄉學弟楊OO來助陣,並說明他在人事室時曾推薦且已面試通過,惜分局不放人而作罷,楊某在總務部門有小型工程建案推動之經驗,該分局倚重惜才,期長官促成調動,俾細部計畫報奉人事局住福會後移給總務科順利發包執行;後來,同是畢業於第一士校步科—在財管科的他以及總務科的楊通力合作克服萬難下,劃時代的S.R.C.(鋼骨鋼筋混凝土。總樓地板面積67,120㎡,地上十八層、地下二層,地下鋼骨,地上SRC結構)逾400戶的中央公教住宅在多災多難的局面下、叫多數人跌破眼鏡,終底於成。
首長及幕僚長欣慰於沒有看錯人終能達成使命,其間還發生新來人事主任蔡某因強力推介代書(以為來日承攬諸受配戶財產登記)未果而懷恨在心,處處放話冷言酸語謂「給兩個沒有工程專業能力的承辦如此龐大新式工程建案,我們等著看笑話吧!」(諷刺的是該主任也不過私立中國市政專校畢業的)而在竣工典禮上,最後歡笑收割(引《聖經》詩篇126篇5節—願含淚撒種的人都歡呼收割)的是這兩個金門人,他們沒有讓故鄉丟臉,沒有讓母校丟臉。
越明年,組織變革、新局歸併,首任局長依據部核轉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通報建案成果達成任務,核予他們倆員記大功獎勵(部屬「生產事業黨部」特別保薦他往「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列為栽培對象),並核派他為財產兼出納科長,總務科楊君由委任科員晉升薦任科員。
他,一步一腳印、穩紮穩打、一路走來刻苦勤勉廉潔自持始終如一,曾迭次眼見著秘書室四個科長陸續出缺,都找來年資比他淺的、階級比他低的、學歷也無傲人之處、儀表應對更毋庸論矣,都說「遠來的和尚會唸經」後來驗證工作及領導能力也就露餡一塌糊塗矣。他,終於認清升遷之途最有關係的是「要有關係」,既然沒有關係,而能獲此祿位,除了辛勞付出加倍努力有以致之外,相信冥冥之中似尚有上蒼安排,天道酬勤,或為上帝的旨意,就常懷感恩之心,身在公門好修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