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2020年許獬冥誕450週年紀念

發布日期:
作者: 叢青軒裔孫。
點閱率:1,731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謹以此文向明會元許獬致敬。
  金門文風鼎盛,素有海濱鄒魯令譽,早年屬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自民國4年始有金門縣之稱;自唐陳淵來金牧馬,宋儒朱熹曾視學金門,宋有開同進士陳綱,元代顏孝子萬里尋母,明代諸賢,各展長才,自此文風丕變,明清以降,蕞爾島地,登進士第者,計五十餘名,科甲聯登。念先賢前仆後繼,開創金門未有之大功,殊值後人繼志述事,以為揚顯。
  然一地之光大,非朝夕所彙粹,必有厚積,而發於世,如明國學大師洪受,所居西洪,素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之譽,此後金門名賢輩出,明品德完人黃偉、蔡復一允文允文、許獬會元傳臚、林釬探花宰相、瓊林三蔡名宦鄉賢、蔣孟育廉隅清節、正言讜論張延拱等等,是於有明,則文學發達,顯宦名儒;清則武功彪炳,名將輩出。故金門志序言:「人物盛於明,如蔡虛臺、蔡遯菴、許鍾斗(獬)、盧牧洲,皆以文章風節有聲寰海間」。
  許獬,明萬曆辛丑科會元,殿試傳臚,在有明一代能有此殊譽者僅12人,其館課一出,曾有人形容名公咋舌,萬籟收聲,其制義文曾為當世奉為重要考試學習的準則,有熟調宗主之稱。
  很難想像,這樣一位能在明萬曆文壇引領風騷的人物,來自金門。
  許獬,字子遜,號鍾斗,金門鄉賢代表性人物,年少嘗從學於李見羅(材),深得止修之學的奧旨,見羅為鄒東廓弟子,本屬江右陽明學派一脈的再傳,並以振興斯文為己任,其文出天下爭傳抄,海內誦其文,時人稱許同安,後世譽為金門第一才子,並與金門黃偉並稱「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叟」。
  生於明隆慶四年(1570)八月三十,因其神格化(后湖人尊其為會元祖),1981年(民國70年)建祠為會元紀念館奉祀,2003年9月21日新成會元金身神像,並舉辦授官四百年醮慶;適逢時序到2020年(民國109年)10月10-11日,后湖會元館將為其450年冥誕辦理醮慶儀式。
  卒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六月十五,雖在世僅37,然著作甚豐,以四書闡旨及八股制義等成就名聞於當代及傳於後世,常見有許鍾斗文集、叢青軒集、四書闡旨合喙鳴等三種代表性文章,多為書策論文等;至於八股文章,年代久遠多有佚失,筆者蒐羅殘片,現存世大概者,仍以明湯顯祖所輯湯許二會元集所留存制義為大宗,另明九會元集,清俞長城百二十名家制義,清方苞欽定四書文,明清科考墨卷集,均可見各為各時期各家所鍾情的制義文,餘則散見明清各評家留集,實難徵求;另則為後人集刊文章,其中最具代表是袁了凡的《游藝墊文規》,以當科會元文章為題,是現今所見最為珍貴的評集。
  許氏發跡今陝西省岐山一帶,為炎帝裔孫伯夷之後,因佐堯舜有功,一般咸認始祖許由,生於今河南省登封市東南箕山,堯原欲讓天下於許由,許由辭不受,蔚為佳話。
  金門古稱浯州,隸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許氏宅第堂號高陽衍派,金門許氏依信史載為唐德宗貞元十九年,陳淵率許姓等十二姓來浯開墾可稽,又《金門縣志》載:今浯之許姓,係宋末自丹詔遷來,許五十郎公名忠輔,自丹詔來為陳姓贅婿等云。
  會元傳臚許獬,現后湖有鄉賢世第乙幢,內有許獬塑像,香爐為鄉賢第,以此觀之,可見繁衍之盛,為金門開基五十郎公許忠輔派下,屬第五房後翰房第十二世,依許氏昭穆設名簿:第十二世起為子(12 世)、際、啟、伯、源、克、公、允、侯、嘉、乃、丕、績、燕、翼、貽、謀、敬、銘、其、德等。
  依明晉江舉人池顯方作《許鍾斗先生傳》有云:許八世能詩而發於子遜,吾先祖詩禮傳家,素有十八擔書籠之稱,足見對教育之重,會元譽享南宮,文冠天下,曾讀書後浦「叢青軒」(現金門鎮總兵署),身後祀於後湖會元紀念館,又配祀於朱子祠,後浦許氏家廟配「會元傳臚」匾,后湖會元紀念館高懸「鄉賢」匾,又立有「文章垂世孝友傳坊」「墓道碑」於金門古官道上(金城鎮賢庵國小旁),其傳世名言「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更是金門風教下的晨鐘暮鼓,舉其犖犖大者,無非「文章垂世,孝友傳家」之典範夙昔。
  仰觀許獬重視第一等人品,足見其人品之貴,而人品之養成,則必須從聖賢語論上用心研究,以自修自勵平日之道,貫徹於生活之中,移風易俗,最後成為當代文化底蘊。
  以觀其人生哲學,便可知許獬之不朽,古人曾言:「立德、立言、立功,此三不朽也」,此即為許獬一生所奉行,亦為後世得學習。
  若說天下第一等名位是進士、是會元、是傳臚,是「立功」於天下;那麼,天下第一等事業,便是許獬做書立論,做垂世文章,以明道淑人為終生事業,「立言」於世;再而,許獬為官正直,急功好義,奉守聖人道德,勵行為人處世,不正是做天下第一等人品自許,「立德」於世。
  如果說,取天下第一等名位是一種「迷」的階段,在取得天下第一等名位後,能跳脫於名位的迷失,轉而往高一層次的第一等事業努力,進入「痴」的境界,痴於以古聖賢的正識、正見為人生的目標,立修齊志,讀聖賢書,再以所學實用於現實,即以天下第一等人品處世,即是一種「悟」的表現,如此,先成就自我,再超越自我,終而創造自我。
  2020年適逢會元許獬450年冥誕,后湖許姓等子孫後輩,有幸恭逢其盛,能為祖先貢獻的僅是倡議建醮,盛大遊行以彰顯先祖以金門一隅僻民,經過科考、鄉試、會試,名揚天下,舉南宮之首,冠天下文人,是金門人的驕傲,無愧其有金門第一才子之譽,其為文,天下傳抄,士子爭誦,啟迪後學,振興文風,其著作亦豐,為後人留予無窮瑰寶。
  許獬所生之時為明隆慶四年,發跡揚名於萬曆辛丑科。早期士子讀書,雖說家貧子讀書,但非以家族供養無法成其願,許氏亦閩浯望族,池顯方說許氏八世能詩,而發於子遜,亦其來有自;明代考試自諸生、生員、秀才、舉人,是一段悲壯史詩級戰役,經過縣試府試鄉試等科考考試歷程,往往能在鄉試成為舉人已是家族之光了,能再進一步赴北京參加會試,更是難上加難,再能與天下舉人一較高下,奪天下第一,會元之美譽,全明代只有89人,遑論再進入殿試受策,而許獬在殿試受御批二甲第一名,世稱傳臚,是僅次一甲第一名狀元,一甲第二名榜眼,一甲第三名探花的第四名,以會元傳臚傳世者,在明代亦僅12人,而明代閩省會元有8,亦佔全國總人數近9分之一強,閩省文風不謂不盛。
  許獬在明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1601)奪會元,殿試二甲第一名,世稱「會元傳臚」,選庶吉士,入選國家高級培養之列,授翰林院編修。遙想當年,許獬1570年生於明隆萬年間閩南邊埵小島之金門隅民,能在臥虎藏龍,龍騰虎踞的北京城,與辛丑科當期來自各省中式的天下舉人,各省解元等計約達4600至4700餘人;其中不乏是官宦名公之後,家世淵源翹楚的人物一較高低,許獬以一沒沒無聞之輩,三年前科會試還名落孫山的小人物,能文冠明萬曆辛丑科禮部春闈會試,南宮舉首,天下第一,享「會元」之美譽,名揚於明萬曆辛丑科,又率禮部貢士(舉人參加會試經錄取統稱為貢士)三百名,赴殿接受帝王策試(《萬曆起居注》二十九年三月載:十五日癸丑策試禮部貢士許獬於廷),惟那年的萬曆帝怠政,並未在傳臚時出現,即便如此,亦無損「會元傳臚」的榮耀,這是閩省的一項驚奇,也是金門的一份光榮,以今觀之,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如高山仰止,實屬不易。
(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