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囝仔懷想曲》群蠅亂舞
今天和老公吵架。
其實也不能算是吵架啦!只能說是「認知上有差異」所產生的「理念不合」而已。
事情的導火線究因只是蒼蠅。
下午煮了鍋綠豆湯放在桌上放涼,傍晚老公下班回來要吃時,發現鍋中有隻慘遭「滅頂」的蒼蠅,立即嚷嚷的叫著:「把這鍋綠豆湯倒掉,不能吃了!」
「有那麼嚴重嗎?把蒼蠅撈出來丟掉就可以了嘛!」我不以為然的說。
「啐!那蒼蠅多髒哪!不要吃了!」他提高了音量說。
「喂!你足『討債』(浪費)哪!不過是落了隻蒼蠅嘛!怎麼就不能吃了?細漢時阮阿嬤還常常一杓一杓的撈哩!」我也提高了分貝。
「妳有沒有想過那蒼蠅什麼都沾!牠可能先沾了餿水桶又沾了狗屎;飛去垃圾堆又飛去死老鼠身上再飛來沾綠豆湯,光用想的就讓人起雞皮疙瘩,妳說恐不恐怖?吃了生病怎麼辦!虧妳還在醫院裡作了那麼多年的事,怎麼沒一點衛生概念呢?」老公沒好氣的說。
唉!老公,不是我沒衛生概念,是你沒「苦」過吧!自小在都市裡長大的你豈能體會那種每日與蒼蠅「相處」的農家生活呢?
小時候家門前就是一整排的「豬舍」,阿母養的好幾「槽」的大、小豬隻每天就在那裡吃喝拉撒,這些豬隻是家裡的搖錢樹,我們讀書繳的學費、過年時買的新衣服都得靠牠們「賣命」換來;就連糞坑裡的豬糞都是屋後園子裡肥碩的地瓜和油嫩的菜蔬的最佳天然肥料。有豬糞就會有蒼蠅,這很正常;哪家哪戶種田、養豬的人家家裡不「順便」養著成群成隊的蒼蠅來著地?
蒼蠅掉在湯裡、落在地瓜簽稀飯裡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夏天阿嬤總早早煮了稀飯放涼時更是司空見慣,那怎麼辦?撈掉就好啦!不怕髒哪?那年代有飯得吃就好了哪顧得上乾不乾淨!「就當作是油蔥啦!」阿母總是如此說。「雨神(蒼蠅)跌落糜硿,人客行入大廳」(意即蒼蠅跌落在稀飯鍋裡就是有客人將來訪的先兆)阿嬤總是如此一邊撈著飄浮、打轉在稀飯裡的蒼蠅一邊喃喃地唸著;不過蒼蠅天天掉進鍋裡,阿嬤天天在鍋裡「打撈」,家裡卻少有客人來訪,真令人失望。因為:若真有客人來訪,客人就可能會帶來糖果餅干,再不阿母也會拿出高掛在「吊籃」裡,平常不輕易拿下來的糕點招待客人,我們就可以「沾點光」吃到幾口;若來的是貴客阿嬤更可能煮一碗香噴噴的麵線招待客人,那我們這些「么鬼囝仔」至少可以喝到一碗麵線湯解饞:::。
雖然老師對我們說:蒼蠅會散播並傳染細菌,要注意衛生,被蒼蠅沾過的食物不可以再吃:::。甚至暑假作業還包含要我們繳交數量不等火柴空盒的蒼蠅,整個暑假我們用蒼蠅拍打蒼蠅,用捕蠅紙來粘蒼蠅,用村公所發的、紅紅的像糖粉似的蒼蠅藥毒蒼蠅;每個孩子都是「點蒼(蠅)派」的傳人都各懷絕技││可是蒼蠅的數量並沒有因為孩子們的撲殺而減少,依舊是漫天「群蠅亂舞」;趕之不去,揮之又來。
其實讓孩子繳交蒼蠅並不是減少蒼蠅的方法,改善環境衛生才是根本的方法。現在想起來倒是真奇怪:那時怎麼沒想到蒼蠅是沾著豬糞長大的呢?
農村裡的孩子吃著撈過蒼蠅的番薯稀飯長大,是那年代的人們扺抗力強?還是有多少因此生病的病例在那醫療不發達、衛生觀念不普及的年代裡根本是「族繁不及備載」而不可考了?
也許是小時候看著阿嬤和阿母,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裡對蒼蠅掉入鍋中時的「漠然」態度;現在雖知蒼蠅之害,我竟也「容」得下這鍋牠沾落的綠豆湯了。不是我沒衛生概念,是自小傳承阿嬤和阿母根深蒂固的「惜物」觀念,讓我一時竟「不捨」這一鍋綠豆湯了!
老公說的是很有道理,但口氣和態度讓我不高興了。
做晚飯時我自冰箱拿出絞肉、豆豉、辣椒,再把韭菜花切小丁,拌炒做了道香辣的小菜,他吃了連聲稱讚好吃,問我這道開胃又下飯的菜叫什麼名字?「傅培梅食譜裡說這菜叫做││『蒼蠅頭』」我露出報復後的詭譎笑容。他額上立即多了好幾條黑線。
後來那鍋綠豆湯就放在桌上沒人「理」,所以隔天早上就酸餿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