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砲火下的灘頭搶運任務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890

「當天的搶運任務由副村長帶隊,他站在沙包的最高處,觀看中共火砲的何時出口,並利吹哨聲來警示民防隊員採取避難的動作,每當中共的火砲一射擊,副村長的哨音馬上響起,民防隊員馬上找掩蔽物藏身,有的伏在沙包下,有的跳入沙坑中。記得那次許明鴻(現任金門林務所所長)的老爸,他剛剛扛起一包煤炭,就聽到哨聲響起,接著砲彈跟著落地,他趕緊甩掉煤炭跳入海中,幸好沒有被擊中。事後我還取笑他說:『這次你沒有被砲彈打死,卻差一點被海水溺死,那可真的不值得啊!』但是那時真的是沒辦法,在砲火空隙中求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還好那時的海水還不是很冷,否則都有被凍死的可能。」

「我們從早上八點開始,在砲火下斷斷續續搬運,澎湖漁船(木船)主要裝載大米和煤炭,每船大約只要搬運半個鐘頭。那時的作法是,運補船一到,人員馬上一湧而上搶運,搶運完後,運補船立即出港,搶運人員則集合在碉堡和沙包堆下休息,等候另一運補船進港,週而復始,直待當天所有運補船卸貨完畢,才得收工。」

「在確定沒有其他的運補船,軍車才來載運我們回家,那時候已經是傍晚六點多了。但軍車行經東、西村的舊機場,好像是被共軍發現,火砲就追著軍車打,軍車趕緊停車,民防隊員全數下車尋找掩蔽物,有的伏在沙坑,有的躲到水溝,有的藏到車底,一路走走停停,到八、九點鐘才到達金武台營區(太武山下,中蘭附近),那個部隊煮了一鍋稀飯,還搬出餅干讓我們充饑,飽餐一頓之後,軍車又載我們回到瓊林(村公所),然後我們才步行回到后沙村。」

「當我們走到村口時,看到全村的老小都在村口等候,他們看到大家都平安歸來,每一個人都面露欣喜,內心如釋重負,有的喜極而泣;這與出勤時,每位隊員的家人都愁眉苦臉,有的相擁而泣,場面感傷的情景成為強烈的對比。因為在前一日榜林中隊才被打死三位,每一位隊員的家人都心生恐懼,有錢的人家早就雇人替代了,當時一天的代價是一兩金子;我們這些沒錢的人沒有錢雇人,當然只有自己出勤了。還好這次任務沒有人受傷,我們很慶幸能夠平安完成這次任務。」

許明鴻回憶父親參加搶灘時的心情:「砲戰期間,金門的民防隊都要輪流到碼頭搶運物資,我父親自然也不能例外,據家父轉述,那天他們正卸貨時就遇到砲擊,他趕緊跳到海中。事後,其他隊員對他說:『你跳到海裡,砲彈如果也落到海裡,照樣會死傷呀!』家父回答:『碼頭上什麼掩蔽也沒有,不跳到海裡,還能躲到那裡呢?』老實說,家父能平安回來,真是天大的幸運。記得那次家父出勤後,全家人的心情一直都忐忑不安,祖母更是不停的拜拜,唸誦『阿彌陀佛』,祈求神明保佑父親平安,一直等到家父平安歸來,才放鬆心情,喜極而泣。」

前縣長陳水在回憶:「在我印象中記憶較為深刻的是八二三砲戰時。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共發動八二三砲戰,砲擊的落彈就如下雨一般,而且不間斷持續了四十四天,企圖封鎖圍困金門。在這次戰役,政府為了突破中共封鎖策略,以登陸艇和漁船加強對金門運補,金門的民防隊被編配到碼頭搶運物資。」「那時我已經十二歲,對民防組織有了粗略的了解,有很多民防隊員在那次戰役死亡,有很人因為執行搶運任務而受傷,甚至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我父親和幾個哥哥也都被編入民防隊,當命令一來,我們一家人都哭成一團,因為這一出門,能不能回來,誰也不敢預測,一顆砲彈或是一塊小小的彈片都可能結束他們的生命,所以那時的情景至今仍印象深刻。我父兄參加碼頭運補的感傷情景,其實發生在金門的每一個家庭,那時全金門的村莊輪流到碼頭搶運,只要命令一到,這個航次輪到的村莊,必須派出民防隊三十人、五十人或一百人,就按名冊依序勾選,那時沒有不去的理由,民防隊視同軍人,不去會被軍法審判的,那就是戒嚴時期軍事管制的情景。這是人生中非常殘酷的事實,不幸的卻讓我們金門地區的百姓扮演這樣的角色,這種苦絕非台灣地區沒有經歷過戰爭的百姓所能體會和想像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