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札記》小學生活瑣記
記憶中的小學階段,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都得排放學路隊,唱放學歌,就算肚子有多餓、多渴也不能免,至今,我仍然清楚記得兩個版本的「放學歌」要怎麼個唱法。小學時代,每天早上和中午,都要先在村子裡定點集合隊伍,然後才能點名排隊上學,因為我是路隊長,所以,每天,都要負責一天兩次的例行點名,我一向很嚴格,六親不認,所以我做事,老師大可以放心。
我們的集合地點,剛好是下坑的中心位置│臭普仔同學的祖居旁,猶記得這間房子,當時由塔仔夫婦租住,他們剛從新頭村搬到下坑來,不久以後,夫婦開了一家小說出租店,後來老虎和母親、妻、兒也曾住過此;因為當年戴手錶的風氣還不普遍,通常我們都是在家裡,先看準時鐘,再在集合前出來點名,所以人數自然比較好掌握,至於家裡沒鐘錶的同學,就只好乖乖的提早到了。
當時我們的訓導主任,是漁村(舊名雙打街)的陳水土老師(已故),他要求學生非常嚴格,但是對我卻特別好。有一次我向他抱怨路隊走不好,他一氣之下,竟然在日正當中的時候,處罰我們下坑路隊繞著操場走十圈,而我是唯一不用受罰的,在他認為,我這個路隊長已經盡力了,是路隊成員不聽話,錯不在我。
當年因為還存在會考制度,所以我讀六年級下期的那個學期,每天下午放學回家,吃過晚飯,先洗個戰鬥澡,又要匆匆忙忙的趕回到學校,參加免費的補習,印象最深刻的是陳家文老師,每天,他都會要求我們背那些沒有營養的公式。
在夏天晚上,我們關困在教室裡,因為蚊子太多,實在待不下去了,所以就不約而同的,統統跑到走廊上來背公式,陳老師一見我們都跑出來了,就氣急敗壞的把我們趕進去,如此一來一往,師生好像在玩捉迷藏和躲貓貓一樣,一直要補習到九點鐘以後,才能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有時候天黑,我們五個人,包括胖啊、輝仔、建仔、豬仔和我,都有點怕怕的,因為我們畢竟還是小孩子嘛,有誰不怕鬼的?有時候路過轎裡(即小夏興,另有一說叫「橋內」),會發現很多人還聚集在一起,原來是在欣賞電影;有一次,我們看到一部外國影片,屬於古裝武打片,女主角很漂亮,那用雲梯攻城的一幕,場面之盛大,氣勢之雄偉,在我長大後,就再也沒有看過如此壯觀的場面了。可惜,由於時間已經過去太久了,片名,我已經忘記了。
讀小學期間,督學視導給我的記憶最深刻難忘,當年有兩位督學,一位是人稱「白面仔」的衛生督學趙金城先生,另一位是人稱「資深督學」的林金龍先生。
我記得當年的督學很有威嚴,不只學生怕他們,連校長和老師也都很怕他們;因為督學每一次來學校視導,都會到各班去檢查學生的書包,看看學生有沒有攜帶違禁品,或攜帶參考書(俗稱「自修良友」)到學校來,誰要是膽敢違規帶來,只要一被察查到,就要接受嚴厲的處分;所以,每當知道督學要來,學校上上下下的,都好像如臨大敵一樣,全校總動員,掃地的掃地,洗廁所的洗廁所,擦黑板的擦黑板,最重要的,老師總會耳提面命的要求:「收藏參考書!收藏參考書!」大家都忙得團團轉的,一時片刻都不能得閒。
老師也沒有閒著,作業還沒改好的,忙著批改作業;兼職的老師忙著準備資料受檢;更重要的任務是教務主任,忙著「挨班挨級」的收齊參考書,然後請幾個比較機靈的學生拿去收藏起來,等到確定「毒蛇」(我們給督學的別稱)已經離開了,他們才小心翼翼的從隱密處,一本一本的「挖」出來,然後發還給同學。
現在想想,當年與督學周旋的有趣與無奈,它應該不是局外人所能深刻體會與玩味的。
我想,校長也好,老師也好,督學也罷,他們愛護與照顧學生的方法儘管有所不同,但是,意欲真心對待學生的本心與初志,並無二致;現在,我早已從學生的角色,蛻變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更覺得自己所負責任的重大。
現在,我們所教導的學生樣態,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了;我們的學生,由於多面向的文化刺激,個個都比我們以前更為早熟,每個人的觀念,也都比以前的我們更為新穎,這是我們教育他們的轉機,同時,我個人認為,這也是某種程度、某種層次的教育危機,因為,我們所要面對的問題,包括教育和非教育因素的,都比以前要既多且雜。
所以說,我們要接受的挑戰,才正要開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