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念故鄉

發布日期:
作者: 風信子。
點閱率:904

憶及當時年少,一直好想寫下這樣的文章,無奈年少輕狂,心中總存在著一種不可言喻的矯情。而今處在而立之年,感覺自己夠成熟了,離開金門的時日也夠長了,終於願意鼓起勇氣,寫下我對故鄉的戀戀情懷。

求學時期,如同大多數的異鄉遊子,每逢過年或暑假,我都會和哥哥相約返鄉,因為旅遊旺季之故,一位難求的機票,更加堅定「我一定要回家」的渴望。走過千山萬水,心中的故鄉印象卻因此而變得愈來愈美麗。

戒嚴時代,讓金門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讓外地人對金門衍生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刻板印象。我永遠不會忘記初來臺灣時,許多人在知道我是金門人時,第一個反應都是:「不會吧?妳皮膚那麼白皙,臉蛋也蠻具時代感,一點都不像金門人啊!?」每聽到這樣不知是褒是貶的形容,我都會以激動的口吻回覆:「那你覺得金門人應該長得什麼樣?一定就是灰灰土土的鄉巴佬模樣嗎?」稍長,再面臨這般的應對時,我漸漸學會用一種寬容的心情,輕鬆幽默的回答對方的戲謔:「喔!對啊!我們金門到現在還過著飲冰雪、食茹毛、住山頂洞的原始生活呢!有機會的話,您不妨親自前往一賭究竟。」那是屬於我青春時期的蕭瑟回憶。

然後,再回到故鄉,又是另一個懷念的嚴冬時節。我喜歡金門過節的氛圍,家家戶戶因襲著傳統的習俗如:貼春聯、虔誠的祭祀祖先、至親朋好友家拜年、扶老攜幼前往太武山及各個寺廟朝拜等,都是年復一年不容刻忘的約定。孩提時期,最教人印象深刻的不外是駐守外島的阿兵哥們,總在「金門運動場」擔綱起舞龍舞獅的表演功臣,再沿街拜會每戶人家並討吉祥紅包,軍民同樂的熱鬧影像,這些年來總不時回盪在腦海中。

就業後,回家對我來說,又是另一番百感交集的心情。當我們都成為真正的大人時,望著長輩們白髮蒼蒼、齒牙動搖的模樣,任由無情歲月在臉上刻劃出的斑點與皺紋痕跡,心中萬般不捨。這些年返鄉的次數變多了,除了參加親朋好友喜宴之外,「奔喪」竟成為不定時的夢魘,無聲無息撼動著異鄉遊子的脆弱心靈。雖然明知生死流轉乃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常態,但總承擔不住親人為何走得那麼早的亙深遺憾。於是記憶中返家的路,有時卻是顯得格外艱澀而漫長。

從小到大,我都是朋友眼中所謂「幸福的孩子」,除了生命中無可避免的偶發挫折,大多時候,我都能巧遇貴人照拂,家庭環境如是,出外求學、就業亦然。感謝上天的恩典,讓我在婚姻的路途上,又幸運遇到了才華洋溢、個性體貼的外子,記得第一次帶他踏上金門的土地,便得到這般感性的回饋:「我覺得金門悠閒的生活步調、與世無爭的生命態度,相當適合我的個性。這裡看不見都會區車水馬龍的擁擠、卻蘊藏著豐富而內斂的人文瑰寶;還有著不受污染、充滿靈性的生態環境,讓我想好好探索原始的戰地風貌,未來有機會的話,我們可考慮回來居住。」對於他認同金門家鄉的摯誠告白,我真的心存感謝,開始揣想未來兩人帶著孩子回外婆家的心情,就因為難得走一趟,我想可愛的寶貝們一定也會懷藏著對媽媽故鄉的無窮想像,就如同我對金門老家的莫名惦念一般:::。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