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防空洞的構建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879

本四月三日接大陸救災總會電報,民間防空洞之構築容量應變更為二十五人。除預定學校25座,及開始灌水泥八座外,其餘均暫停工,刻將每洞已分配之材料改建二個小洞(每洞容二十人),如次批水泥、鋼筋續運到時,再按二十人之容量計劃之。

八二三砲戰之後,大規模興建鋼筋水泥的防空洞行動因此如火如荼展開。李清泉先生回憶說:「八二三砲戰之後,政府及救災機構也開始配發水泥,有的是近親族人(例如祖兄弟)自行向村公所申請,經上核准後,水泥就配發下來;有的是個人出資,申請工兵部隊協建。」

許明鴻先生回憶說:「八二三砲戰過後的一段時間,我們家就開始興建鋼筋水泥的防空洞。我家原本是一個大家庭,房子為共有,伯公(祖父的哥哥)有二位兒子,早年赴菲律賓打拚,經商致富,家境不錯,所以逢年過節或祖先忌日都會寄錢回來,加上祖母勤儉持家,因此略有儲蓄。原本預備要重修住屋,水泥樁都已製作完成,後來鑒於金門砲擊頻繁,安全重於一切,所以決定將建材移做防空洞。」

八二三之後,砲擊事件仍不時發生,但較為激烈者應數「六一七」及「六一九」砲戰,民國四十九年六月十七日,中共因抗議美國艾森豪總統訪華,及十九日離華時發動砲戰,美其名為「歡迎」和「歡送」。據︽血仇血債︾一書載中共此次砲擊情形:「六月十七日下午○時五十分鐘內,即向我金門群島瘋狂射擊三萬一千三百四十餘發,十八日零時四十五分又發射五萬四千六百一十八發,十九日上午七時三十分再分三次射擊八萬八千七百八十九發。」

鄭慶利先生回憶說:「民國四十九年的六月十七日,美國總統艾森豪訪華,就在艾森豪總統訪華的當晚,中共以二十萬發砲彈當『賀禮』,對金門進行猛烈的砲擊。那晚學校剛好有晚自習,我正在教室督導學生晚自習,突然一陣砲擊,彈片四射的落地聲『賓賓!呯呯!』響個不停,教室到防空洞大約只有一百多公尺,我手牽著三、四名學童,向防空洞衝,到中途砲彈就到了,我趕緊拉著小朋友就地臥倒,那時四週都是落彈,幸好沒被打死。」「到了天亮,中共的火砲打的更厲害了,我們從防空洞口朝東西村舊機場觀看,只看到霧茫茫的一片,陣陣的塵煙擋住了視野,機場的樹木都看不到。那一次砲擊並不是零星一顆一顆的發射,而是類似砲彈從天上倒下來一般,震耳欲聾的砲聲,『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有如排山倒海似的湧到,那時的落彈比雨粒還密。也是等到天亮之後,我們在太武山的大砲才開始反擊。」

吳貴海先生回憶說:「那一年,我剛好是小學六年級,那時還有會考和入學考試制度,所以畢業班同學晚上都在學校補習。學校設在一棟洋樓,那時學校也正在建防空洞,但還沒有完工。『六一七』砲擊時,最初我們就躲這棟洋樓的樓下,幸好這棟洋樓還很堅固,所以同學都沒有死傷。當晚我們一直等到砲擊稍為停歇,才跑到閩南工作處的防空洞避難。」

許明鴻先生回憶說:「這座防空洞就建在房子旁邊,它有二個出口,一個在屋外,一個在祖母房間。記得民國四十九年六月十九日早上,我母親剛好在屋外的水井打水,突然發生砲擊,有一顆砲彈就直接命中我家大廳,那時我祖母還在床上,聞砲聲立刻從屋內的入口衝進防空洞,屋外人也從屋外的入口進入防空洞,所以六一九砲戰砲火雖然猛烈,但我們家人都很平安。」

金門當局有鑑於民眾生命財產遭受鉅大的損失,乃極力向各有關單位爭取鋼筋、水泥,興建堅固掩體,所以防空洞的構建至民國五十年以後仍持續進行,楊世英先生於民國五十四年到民防總隊部任職,他回憶說:「民國五十五年我開始接辦該項防空砲洞業務,該年度構建九十四座,五十七年又建了九十二座。當時係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大力支助在台灣採構建材(鋼筋、水泥)運抵金門,地方政府則編列配合款補助沙石款及兵工獎金。為節省經費,救總商得國防部同意以軍事用途的名義採購水泥,如此金門民眾興建防空砲洞的水泥可以免稅,唯水泥包裝上必須印上『軍事水泥』四個紅色字樣,運抵金門後每包水泥再貼上『民用許可證』,否則便觸犯法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