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拾穗集》與風獅爺相遇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傑。
點閱率:2,123
字型大小:

很早以前並不曉得家鄉有風獅爺作為辟邪之用,僅知道巷弄前的一堵牆,經常嵌進一塊花崗石刻著「石敢當」三字;或是古厝屋脊上立著一尊素燒的人物偶,騎在一頭獸上來驅邪的。最為驚悚的,還見過將鱟的外殼作為軀邪用;鱟的外觀有大小兩部分軀殼,較小的約略成六角形,兩旁有尖刺突出。有人將其彩繪成老虎面具,懸於門楣上,其狀威嚴、神秘、震懾,令人心驚膽顫。
對我來說,小時候最熟稔的石獅子,大概就是貞節牌坊石柱底座那些石獅爺了。這些石獅子雕工精緻深具美感,甚至於大獅子腳下還雕了隻小石獅,仰頭戲弄大獅子胸前的鈴鐺。石獅子有的緊閉雙唇,有的則微微張開嘴巴,石匠並於嘴內鑿出空間,內含一顆可活動的石球。昔日,有玩伴常好奇將手伸入石獅口中,試著將球掏出,但未曾成功。牌坊一共有八尊石獅,僅其中一尊被彩繪上顏色,額前長年圍著一條紅緞絲帶,並於額頭上紮了一朵彩球,鬢角各插一支尺來長金色與紅色相間類似箭羽的裝飾物。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有些虔誠鄉親帶來供品向這尊石獅爺拜拜祈福。
環島北路上,瓊林村外的那尊風獅爺,大概是我最早見到的風獅爺了。那時只知道是擋風辟邪用的,其他事並沒多想。及至離開家鄉,或是由於家鄉解嚴開放觀光,一時才聽聞家鄉有如此眾多的風獅爺。有一陣子,觀光客來金門遊覽,玩起四處尋訪風獅爺,讓旅遊多了一份人文樂趣。
目前家鄉大約有七、八十尊風獅爺,大部分為花崗岩材質雕刻的,少部分為泥塑,其中約有一半的風獅爺坐落於東北角的金沙地區。可能由於該地區位於島之東北隅,冬季東北季風強勁,使得區內的村落紛紛立了風獅爺以鎮風驅邪。因此,一年一度鄉鎮節慶,金沙地區以高粱老街風獅爺為主題,以風獅爺為吉祥物,安排各項慶祝活動。
除了金沙鎮,其餘鄉鎮也設有節慶主題,如:烈嶼鄉芋頭季、金寧鄉石蚵小麥文化季、金湖鎮海灘花蛤季、金城鎮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等等。每一個節慶辦得熱鬧滾滾,帶來人潮錢潮,也促進經濟發展。有次返鄉剛好碰上石蚵小麥節,特地前往參加,並有這樣描述「看了那千人剝蚵的場面,壯觀極了!剝蚵桌上堆著帶殼的石蚵,兩旁坐著參與剝蚵的民眾,桌子一張接著一張,像接龍似從古寧頭村莊一路連接延伸到海邊。路旁蔥綠的小麥田於微風吹拂下盪著陣陣的麥浪,恰似印證了石蚵小麥豐收的歡愉。」
返鄉,多虧手足驅車前往四處寫生或是山巔水涯閒逛,有一陣子時常跑金沙地區村落,這些村莊還擁有為數不少閩式大厝。
當走入村莊,常於無意中回望,見到矗立一旁的風獅爺,讓人興奮不已。有一回,就於后宅繞著村莊找尋畫素描的景物,沒想到不期而遇一尊風獅爺就在一閩式大厝後頭菜圃。驀然回首,兩顆圓滾滾凸出的大眼睛對著你看,那一刻心情是難於言喻的喜悅。又於官澳路邊見到一尊風獅爺立於路旁,是一尊母的風獅爺,經路人指引又觀賞另一尊公的。公的風獅爺,通常身上多雕刻或畫上一個葫蘆,表示雄性生殖器。
其後,又陸續造訪西園、后水頭、劉澳、中蘭……等村落的風獅爺。這些風獅爺有直立的、有蹲踞的、有輪廓清晰的、有風化斑駁的、有保留岩石原貌的、有加上彩繪的、有穿上披風的,形形色色,形成了風獅爺多彩多姿的樣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