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同理心理解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就無礙

發布日期:
作者: 兩兩。
點閱率:1,157

最近同事小艾的女兒們陸續升上國中,個個都有說不完的叛逆行為,親子關係時常拉警報,讓小艾很煩……又加上前些日子發生一則高雄十四歲少女疑因應徵「手遊陪玩」,與閨密北上新竹後,獨自搭乘一輛陌生轎車離奇失蹤案,各大媒體一直追蹤報導,更是叫同樣家中有十四歲少女的母親─小艾,每天神經緊繃、焦慮不安;還好,最後高雄十四歲少女平安獲救,嫌犯也一一落網,小艾總算能鬆一口氣。
其實,我很了解小艾為什麼特別關注這起十四歲少女失蹤案的原因,無非就是小艾的國中女兒跟新聞案件中的十四歲少女一樣,經常偷偷摸摸地進行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小艾很擔心自己的女兒會不會有一天也被歹徒拐騙而離家出走……。
話說這起十四歲少女被藏於密室,宛如電影「不存在的房間」情節般的案件,讓警界前後動員近五百名人力,動員人數之多,在歷年來單一失蹤人口協尋案件中實在少見。不得不說高雄十四歲少女實在非常幸運,因為根據警方統計,每年平均都有上千名青少年下落不明,有些要好幾年後才找到,甚至有些人從此音訊全無,徒留家人暗自垂淚。
根據警政署的資料統計,國內每年通報失蹤人口數約二、三萬人不等。而以各年齡層失蹤人口率來看(年齡層失蹤人口數/該年齡層總人口),無論男、女,幾乎每年皆以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的人口失蹤率居首;且調查顯示,逾七成青少年失蹤的原因,都是離家出走。而不論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否有違背其個人意願,發生失蹤人口,都有可能進一步衍生為禁錮、妨害自由、擄人勒索、人口販賣等社會重大犯罪事件。
因此,在這樁高雄十四歲少女失蹤案裡,有一個值得家長們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十四歲少女要說謊欺騙父母,聽從歹徒指示,冒險離家外出北上,而招來被囚禁之禍呢?其中一個原因,固然是因為社會險惡、網路陷阱誘惑多所致;但是,仔細探究這整個案件發生的源頭,就在於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之間信任感不足,正向溝通管道出了問題,以至於父母在監護人的角色上,無法發揮保護引導作用,才讓歹徒有機可趁。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是個小大人,需要被理解,而不是被過分保護管束。父母親過去習慣打罵責備的管教方式,或許對幼稚園、一二年級小學生的行為有威嚇阻止作用;但是,對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是完全無效的,反而是造成他們想要挑戰權威,在無人監督情況下探索世界而必須說謊的動機。根據統計,很多青少年說謊的背後理由是,如果我不說謊,我爸媽就會直接拒絕我,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其實要建立親子之間良好溝通,唯有用同理心。父母站在青少年角度思考,以鼓勵、讚美取代訓斥、命令。如此親子之間信任感被建立,這樣才能讓孩子放心不怕被責備,凡事願意坦誠以對,身為監護人的家長們,才能發揮保護引導作用,避免孩子誤入歧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