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土浯民》刀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榮昌。
點閱率:954

車子從有名的菜刀街─伯玉路經過,老遠的,就被大片的玻璃櫥窗吸引,「好像藝術品展示中心」,朋友如此形容。

走進大門,才發現門內另有一片天地。

其實,以前中央長官來金時,我們也曾安排到這間頗富盛名的菜刀店參訪,寬敞明亮、又饒富藝術風格的展示大廳,與地區其它擁擠的賣場相比,老板的用心,讓人印象深刻。

在這裡,你除了可以親眼目睹製刀過程外,也可以瀏覽牆上的各式製刀解說牌,更可以悠哉地坐在沙發椅上,喝一口店方奉上的清茶。

「我們準備在大廳後面,另外設立一個展示廳,更完整的呈現金門地區的製刀過程與文化。」熱心的老板娘興奮的訴說未來的遠景。對於夫婦二人致力將產業文化化的努力,我由衷佩服。

金門菜刀,在地區有心人的努力下,終究開花結果,打造出一片天地。

金門菜刀,帶有濃烈的煙硝味,歲月與戰火的粹鍊,讓它展現非凡風采,較之世界各地其它有名的刀種,如:瑞士小刀、阿拉伯彎刀、新疆庫車刀、內蒙夾筷小刀、原住民開山刀(禮刀)、喀什米爾的餐刀、東南亞原住民的祭刀,金門菜刀毫不遜色。

瑞士小刀重實用,行軍用的綜合性小刀是代表,集指甲刀、水果刀、剪刀、挫刀、開瓶器於一身,真的是,一刀在手,妙用無窮。

阿拉伯彎刀,特點在其造型。彎刀,形如彎月,在回教國家,彎月代表著宗教精神,許多回教國家,都將彎月、彎刀,當做國家、國旗的圖騰,鑲了寶石的彎刀,更增添幾許阿拉伯的神秘氣息。

多彩多姿的新疆庫車刀,以裝飾聞名。由於新疆產玉和寶石,因此被廣泛應用在刀鞘上,和維吾爾男子的陽剛味,相映成趣。

內蒙的夾筷小刀,著重生活性。內蒙因受漢化較深,筷子成了必備食器。小刀刀鞘上打上兩個小洞,用來插放筷子,刀子切肉後,再用筷子取食,和外蒙以手大塊吃肉的傳統,差別很大。

原住民的開山刀,以禮刀為名。保有貴族制度的魯凱族、排灣族,切肉祭神有專門的刀,少年舉行成年禮後,也能擁有一把禮刀。

位於印度、巴基斯坦相交的的喀什米爾餐刀,工藝性十足,餐刀造型如同一隻大木鳥,頭、翅牓、羽毛均可取出,成為餐刀,平常可當做裝飾,用餐時,又可當成餐具。

東南亞原住民巫蠱降頭的祭刀,造型千奇百怪,猴子頭、犀鳥腳、野豬獠牙都可做為刀柄裝飾,刀不可怕,刀柄才駭人。

綜觀世界著名刀種,可謂各有千秋,不過,和它們相比,金門的菜刀更自豪,因為,光彩奪目的刀鋒下,多了歷史與戰火的粹鍊,血的靈魂,讓冰冷的鋼刀,從此不朽。

「感謝老共這份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老板的一句玩笑話,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