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紙鈔史

發布日期:
作者: 震撼。
點閱率:9,418
字型大小:

◎銀元

貨幣是交易的媒介,價值計算的指標,也是一國國力及人民購買力的衡量;從個人日常生活,到整個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均與其息息相關。因此錢幣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財產,亦是其祖先所使用遺留的文物,具有其歷史的意義與價值。

金門的錢幣,宜從民國四年(1915)金門設縣以來談起,隨著政局的興替,法令不備,當時幣制無一統一發行機構,常常造成幣制發行不同調的情況,也造成幣值的紊亂與使用者的不便,從民國四年(1915)至三十八年(1949)止,流通的貨幣不外有信用券、小洋鈔票、中央儲備券(國幣)、東北九省流通券、關金、軍需券、金圓券、銀元券、銀元(大洋)、銅錢等。而印製的銀行有中國儲備銀行、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等。可謂五花八門,也代表當時時局不靖,政治不穩的景況。

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大陸淪陷後,國共對峙,金門的錢幣才走入一個穩定的局面。當時金門地區市面流通的錢幣大概有銀元(大洋)、銅錢、聯合信用券(單位美金)、銀元券、白銀(大頭、帆船)、舊臺幣、粵華券,以及新台幣等幣券。當時駐軍發餉以一箱二仟白銀元為單位,就以當時駐守在榜林、東洲一帶的京滬杭交通警備司令部第四師主任辦公室,每月發餉時一箱箱白銀堆放在廣場,銀光閃閃,準備發放官兵的薪俸可知。

◎「粵華券」

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金門防衛司令部成立了「金門粵華官兵消費合作社」,該社組織屬於部隊本身之福利機構。負責供應防區軍民物資用品之供銷與調節貨品之流通有無,預防物價之哄抬,保障地區經濟金融之穩定與秩序。當時大陸河山變色,法定紙幣、金圓券相繼貶值,貨幣形同廢紙,外匯存底幾乎為零,而美援中止無異雪上加霜;復以中共兵力壓境,民心浮動,經濟失衡,幣值一日三市,惡性通貨膨脹,社會人心極大恐慌,金融秩序瀕於瓦解,此時此刻非得有穩定金融之道不可。

於是三十九年(1950)三月十七日「金門粵華官兵消費合作社總社」發行了所謂「粵華」臨時流通券,作為穩定防區金融秩序的良方,發行為面額一元、五角、一角之紙鈔等三種;而一元之「粵華券」可兌換臺幣三元。

三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銀行金門通匯處開幕,承辦經營「粵華流通券」、舊臺幣等之匯兌項目,因而防區金融秩序才得慢慢恢復秩序。

四十一年(1952)五月一日新臺幣發行至金門,前由「金門粵華官兵消費合作社總社」發行之流通券,由臺灣銀行金門通匯處將前金門通行之無地名之舊台幣按一比一之比率收兌,並以公告收兌期十五天,逾期作廢,盡數收回銷毀。

綜觀「金門粵華官兵消費合作社總社」發行之粵華流通券,從民國三十九年三月十七日至四十一年五月一日止,前後共計十五個月,總計回收約合值新台幣一百三十萬元,並會同總社及聯勤第六財務組共同焚毀,並呈報財政部查核。自此「粵華流通券」正式走進了歷史,也卸下它在金門紙幣史由軍方發行短暫又炫麗的生命,對金門金融經濟的貢獻自有其地位。

◎「舊臺幣」與「新臺幣」

民國三十五年(1946)五月二十日經過正式改組成立的現在臺灣銀行,於五月二十二日開始發行臺幣券(即一般俗稱的「舊臺幣」)改組前臺灣銀行券得以等值兌換臺幣券。

嗣後國共內戰,政治經濟動盪不安,臺灣受到波及,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民心不安。臺幣發行狀況日趨惡化,發行面額越來越高,發行額亦直線增加。為了因應變局,臨時在民國三十七年 (1948) 推出「即期定額本票」,與原臺幣共同流通,面額最高的高達臺幣壹佰萬圓。

此時政府從上海運來八十萬兩黃金,而後切斷舊臺幣與金圓券的關係,發行以黃金作後盾的新臺幣,穩定受大陸戰火衝擊而搖搖欲墜的臺灣金融。同時,調派十八軍趕到金門,扼止住共產黨最後一波攻擊。

為了避免幣值繼續大貶,以及嚇阻物價飛漲,政府遂實施幣制改革。

三十八年 (1949) 六月十五日臺灣省政府公布(台灣省幣制改革方案),規定舊臺幣肆萬圓折合新台幣壹圓。該日發行壹圓、伍圓、拾圓新臺幣,並在七月五日發行壹分、伍分、壹角、和伍角,並限於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後延至三十九年一月十四日止),以每四萬幣兌換一元新臺幣,且無限制收兌(舊)臺幣。細數臺幣(舊臺幣)之發行,僅經歷短暫的三年又十二日。共發行了壹圓、伍圓、拾圓、伍拾圓、壹佰圓、伍佰圓等七種貨幣。

◎「限金門通用」的紙鈔

又因國共長期對抗,情勢詭譎,敵我意識高張,為考量前線戰地軍事、經濟與金融發展,貨幣發行應該全國統一,於是將粵華券收回銷毀而換上印有「限金門通用」字樣的紙幣。最主要防止對岸不軌的企圖與擾亂經濟金融秩序,保障地區軍政金融穩定,安定軍民生活。

金門地區使用新臺幣,是由臺灣銀行統一發行,形式和規制大抵和市面流通之新臺幣相同,唯獨幣面上印有「金門」「限金門通用」或「限金門地區通用」字樣的紙鈔,也算是前線戰地的貨幣上的一項特色。

行使金門地區地名的新臺幣,即幣面上印有「金門」「限金門通用」字樣的紙鈔皆是直式版,是從四十一年五月一日開始發行。具有壹角、伍角、壹圓、伍圓、拾圓、伍拾圓等十一種。

而幣面上印有「限金門地區通用」的字樣紙鈔皆屬於橫式版,從五十八年後陸續發行的拾圓、伍拾圓、壹佰元、伍佰圓及壹仟圓等六種可以看出來。

自從兩岸軍事緩和,前線金融秩序已大幅成長穩定,隨著解除戰地政務,回歸縣政,貨幣流通已無限制管制之必要,故於民國七十八年九月一日起不再印行印有「限金門通用」等字樣的紙鈔,且採「只收不出」的原則。於是臺、金兩地流通紙鈔一體適用,自此印有「限金門通用」等之各款紙鈔水漲船高,奇貨可居,收藏熱絡,交易買賣更是有利可圖。

請看為慶祝台灣光復節所合辦的「台灣紙幣趣味特展」活動中,眾所矚目的「未使用的民國三十八年到四十四年間臺灣銀行拾圓、伍圓、壹圓、伍角限金門通用的天字第一號紙幣等四款」於民國九十一年十月十五日登場,由拍賣網站 eBay愛秀網科技(iAsure) 在結標前二分鐘由台灣收藏家以新台幣壹佰壹拾萬零伍佰零壹元創下天價拍賣出,也為擁有「限金門通用」紙鈔的收藏家們注入了無窮的希望。

◎「莒光樓」跑到紙鈔裡

一般中外發行的紙幣皆有其歷史背景、人物、地點、建築、銀行、種族、防偽裝置等代表性的歷史圖文。而金門「莒光樓」建築就曾經被選用為建築圖案之一。以舊臺幣為例正面除國父肖像外,左邊圖案是位於總統府北側的臺灣銀行大樓,在舊臺幣和四十四年(1955)版之前的各種直式臺鈔皆採「臺灣銀行大樓」做為正面或背面的固定圖案,直到四十九年(1960)版以後的橫式紙幣,才改用總統府、中山樓或西螺大橋、清水斷崖、鵝鑾鼻、莒光樓等各種不同的建築設計圖案。其中地區名聞遐邇的「莒光樓」圖案是被印在五十八年(1969)台灣銀行發行,中央印製廠印製的橫式版的伍拾圓背面上,背面並印有橫式「限金門通用」、和直式「金門」字樣,正面圖像為孫文,伍拾圓紙鈔總共印刷一仟三佰萬張,在五十九年(1970)一月二十三日正式發行,字軌共十三組,其中AA較少。自此「莒光樓」建築圖案在中華民國的紙鈔發行史上,留下了燦爛的斐頁,這一殊榮實令金門軍民同胞同感振奮不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