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學生報到

發布日期:
作者: 懿參。
點閱率:1,524

沒想到這把年紀,還可以享受做學問的樂趣!大學畢業37年後,我終於重拾書本,當起金門大學研究生了。
因為家境清寒,大學畢業典禮後第三天,我就成了上班族。轉眼之間,在社會打滾了近40年。自認不是研究學問的人,除了語文、縫紉、拼布和紙黏土等才藝補習班,以及短暫的神學院課程之外,這麼多年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到學校進修;尤其是新聞採訪工作忙碌時間又不定,腦子裡從來沒有想要拿個什麼學位的念頭。
六年前主動請調金門,在這裡,一度沉睡的記者魂復活了。我到處踩踏,好奇地探索這座陌生又美麗的島嶼,急於發掘她的密碼。工作之餘,我報名參加了縣府主辦的解說員培訓課程,連續六週,星期一到五的密集課程加上週末假日的戶外課,我幾乎不曾缺席。到現在我都還佩服自己白天上班這麼疲累,晚上還能有體力精神上課,而且下課後還得開車20分鐘才回到遠在西村的住處。
但光是解說員的培訓課,似乎不能滿足我對探索金門熾熱的心。我開始有了「深造」的想法,報考金門大學在職專班。但報了名,我卻疏忽了考試的日期。考試當天,助教打電話來問,我怎麼還沒有到?我才知當天是面試日子。
好在接到電話當下我剛好在校園內的一家餐廳用餐,趕到教室時已超過面試時間。老師還是讓我面試,但明白告訴我公平程序的重要,我了解老師的意思。後來我果真沒有錄取,而是備取第一。
後來工作忙碌,又忘了深造這回事。
去年金門一位好朋友鼓勵我進修,甚至建議我直接攻讀大陸某師範大學閩南文化博士班。他說,這個博士班有條件接受學士直接攻讀博士;但我沒有一個條件符合,即便大陸的老師熱心幫忙,只是自己實在不爭氣,還是報不上名,只能徒呼負負。
但這位朋友對我鍥而不捨。今年他則是鼓勵我報考金大閩南文化碩士學程。也許是時間到了,我忖度如果再不把握這個機會,再過幾年,恐怕想讀也沒有體力了。
但報考必須提研究計畫。雖然從事新聞工作30多年,寫新聞難不倒我,但是撰寫研究計畫對我而言並不輕鬆。友人自願幫我修改計畫書,總算是趕鴨子上架,完成了報名。我也順利錄取,成了碩士班新鮮人。
由於太久沒有當學生,選課過程中有些吃力,好在年輕同學熱情幫忙,我這位「老同學」才得以完成加退選程序。
終於要上課了,早早來到研究室。第一天,只有我和兩位男同學,第二天多了一位女同學;有兩位越南同學在台灣隔離,10月初才來到學校。
老師介紹課程大綱,又開出了落落長的書單,我心想,怎麼會有時間讀那麼多書呀?老師說,研究生和大學生不一樣,上課時要分享報告摘要,雖然不是輪到你報告,但是要參與討論,每本書大家都要讀。
平常寫慣了淺顯易懂的新聞,讀了老師的講義,又看了老師指定的書,覺得文字怎麼這麼咬文嚼字,一般人平常哪會這樣說話呢?耐著性子慢慢地讀,雖然有些文言文還是不甚明白,但越讀越有興味,覺得當學生真是有意思。
有位同年齡的朋友,兩年前完成碩士學業,我很興奮地告訴她我很享受究生的課程。但她卻澆了一盆冷水說,她剛開始時覺得很新鮮,後來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而且她都沒有時間看書;最教她感慨的是,同學原本緊密的情誼,畢業後都疏遠了。我希望她所說的一件都不會臨到我身上。
開學前填寫學籍表時,「家長」欄位我不知要寫誰,人在美國的女兒說,自己當家長吧。最後我寫上兒子的名字,並把學籍表貼給他。兒子回我說「認真學習」。
這四個字說得太好了,這正是我對自己的期許。我更渴望能體會到「史學研究」老師林煌達引用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的三個做學問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如今開學兩個月了,也交出期中考兩份報告了。除了享受讀書做學問的樂趣,跟著一群只有20啷噹歲的小朋友做同學,也讓我覺得整個人都變年輕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