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輸人不輸陣
在卡通影片裡面,「大力水手」不管遇到怎樣危險困難的情況,只要拿出菠菜罐頭一吃,立刻力大無窮,打倒壞蛋、解救美女:::解決所有問題。相信許多為人父母者都曾以此鼓勵孩子多吃青菜,才有力氣像卜派一樣。在現實生活當中,我想沒有人遇見問題的解決方式真會找個菠菜罐頭打開吃下去:::之類的方式吧。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卡通的想像世界與實際的現實世界間的永不可跨越的隔閡之外,在於現實世界的問題遠遠不是「力大能勝」的邏輯那樣單純。大力水手作了錯誤的示範,將面對問題、尋求幫助、採取行動的膽識,找出原因、選擇方法的智慧:::擺在一邊不用,卻將是非倫理顛倒過來:壞蛋作威作福時所憑藉的是孔武有力的身量與氣力,能夠對大力水手任意而行,令人恨得牙養癢的;但是當大力水手吃下菠菜,身量與氣力也成為大力水手的憑藉,開始以暴力報復壞蛋:::。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在「教育」一事上見證、經歷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原本是商家為促銷自己的商品所打出來的廣告詞,沒想到效果出奇,幾乎與孩子有關的事這句話都用上了。但是,深究這句話對孩子的定位、邏輯與價值觀,其實很有問題。
聖經中說「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民間說法說兒女是前世「相欠債」:::子女在不同的邏輯、價值觀念之下會成為不同的「物」被對待。「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是哪一種邏輯、價值觀呢?生養子女與養豬、養狗、養馬、養雞、養鴨之間,有許多不同。生養子女少大概沒有人訴諸如養神豬一樣的價值:越重越好;也少有人訴諸鬥狗、賭馬的要求:要快、狠、準;更少有人像養雞、養鴨一樣:趕快長大好離開這裡賣錢!當帶孩子出去在公眾場合與自己的朋友一起吃飯,孩子如入無人之境,不懂得考慮別人有沒有得吃,粗暴地搶奪食物,因而使同桌的人吃不到應得的一份:::會有多少「有教養、有家教」的家庭會感到孩子替自己家庭「爭光」,沒「輸」在起跑點上?!我想不至於有吧!為什麼?孩子是「生的」是「養的」,不是「用」來「贏的」!
當我們用不當的歸因解釋民調,例如以全國小學生「提早學英語的比率」金門縣最低,就認定金門縣「國小英語教學」與其他縣市相比有極大的落差:::云云,不僅我們對教育沒有專業的判斷,對事物邏輯也失去了準確的拿捏!「提早學英語」(解決英語教學落差的辦法)就算意味著英語就能學得好,也還得通過合不合規定(倫理要求)這一關(據社論報導連「敬陪末座」的金門縣都比部頒規定小五開始早了兩年),更何況「提早學英語」與「國小英語教學成效」兩者之間幾乎沒有邏輯與因果關係!以這樣的價值觀主張來辦教育,大剌剌地示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給孩子學,難怪教改一路走來,改東改西就是改不回教育應走的路,就是看不見教育的意義:過程持穩、機會公平、程度提升、內容深化以及最重要的人格陶養!
對孩子的成長與教育,因為愛多愛大,自然投入的心力也大。但是只計較是否輸在「起跑點」,而未加探究是否跑岔了路,而輸在「過程」或「終點」,是草莽十足的「輸人不輸陣」。更何況「輸」是人生必學的功課,不懂得輸一味求勝的人是多麼悲哀:不能輸、輸不起!這樣的邏輯、價值觀、意識型態底下,恐怕會造就更多、更徹底的失敗,也會使人失去分辨、約制的能力,讓人生的焦點化為各樣量表呈現的高低曲線,喜怒哀樂取決於成就表現而非細膩得多的情感事件:::這樣的生命多乏味!
外國語言的學習,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人來說有不同的適用法則,但是作為眾多學習的一環,唯一不變的是:過當的壓力鐵定減損學習的品質。畸形發展的現有教育環境基於狹隘、求快、偏頗的教育理念。試問:現在的教育環境下的孩子,不當壓力已經夠多,已經夠可憐了,「提早學英語」增加的是孩子的壓力?程度?還是特定族群的就業機會與畸形教育體制下才得以賺取暴利的補教業者?老實說我不確定,但我確定「輸人不輸陣」的教育思維,結局肯定「歹看面」(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