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白髮吟

發布日期:
作者: 牧野。
點閱率:1,062

現代人飲食不均衡,缺乏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都可能導致頭皮提早老化,睡眠不足及精神壓力過大也容易促使白髮生長。
滿頭青絲,是少年的標誌,青春的象徵。而白髮初生或滿頭霜雪,則警告你生命已屆秋天或是冬日了,它總是撩起芸芸眾生年華不再的感嘆。大詩人李白的生命意識強烈,對逝水流光特別敏感,早在〈將進酒〉一詩中,他就曾經浩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青春,是詞典中最美的話語,人生中最美的季節!遠在周代中期名為「吳尊」的酒器上,就有了「青」字的金文,它由上「生」下「丹」兩部分構成,本意是草木萌生和草木的顏色;而見之於甲骨文中的「春」,原義是春明撫照,萬木滋榮。在《楚辭.大招篇》中,就有「青春受謝,白日昭只」的詩句,遙啟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先聲。
擁有青春,就如同擁有了無價之寶。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時,才二十七歲,他為後來者開啟了新的智慧之門;而初唐王勃和中唐李賀,乃至俄國的萊蒙托夫,他們的生命雖然都在二十七歲劃上了句號,正值青春年華,但他們的詩歌卻活到了今天,並將流傳永恆。
世上的人多如恆河沙數,不可能都成為聖賢、成為人傑,但一個人年輕時,只知追逐吃喝玩樂,醉心於狗苟蠅營,那才真是可憐亦復可悲了。
如此說來,青春不再的人,就只好嘆老嗟卑了嗎?非也。人,有生理的青春,也有心理的青春。有的人正當年少,卻胸無遠志而暮氣沉沉;有的人年華已老,卻壯心不已而朝氣勃勃。後者,是德國詩人歌德說的「第二屆青春」,德國哲人尼采說的「達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懷往傷逝,嗟卑嘆老,確實是許多人所共有的情意結,對此也無可厚非。
古人云:「髮蒼蒼,視茫茫,而齒牙動搖,謂之老矣!」人們會隨著年紀的增長,頭髮根部的色素細胞的功能也會逐漸老化,無法再製造出黑色素,此時白頭髮便冒出來了!一般人都會認為髮蒼蒼者,是身體老化的象徵。沒錯!白頭髮的確與身體的老化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長有白頭髮,它絕對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在現今的社會芸芸眾生中,也有很多中年白髮、少年白髮的人,更是隨處可見。由於頭髮在現今的人際社交生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年紀輕輕就一頭白髮,單從外表看起來的第一印象,就是缺乏自信並顯得蒼老的感覺。不知您是否有白頭髮的困擾?如果「沒有」!那非常恭喜您!至少「三千煩惱絲」的大千世界,您已少了一大煩惱事,您認為該不該恭喜呢?
日本有學者專家,針對他們國人,白髮出現的時間做過調查,發現日本男性白髮出現的時間,大約在三十歲到三十四歲之間,而女性出現白頭髮時間稍晚幾年。在這個尚未衰老的年紀,就開始長出白頭髮,學者專家稱為「早發性白髮」。早發性白髮不一定代表身體有任何的疾病,一般人大多認為與家族性的遺傳有關。也有人認為年紀輕輕就長出白頭髮,是因為太過操勞、或用腦過度或是情緒壓力過大、生理產生挫折、或經常煩惱或是常處在恐懼當中,也會很容易長出白髮,甚至一夜白頭亦有其可能性。在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他一夜之間滿頭白髮,如同七老八十的老頭,令守城緝拿兵士認不出來,才能順利的逃離齊國,這或許是天意,也是伍子胥命不該絕,一夜白頭的伍子胥,救了他自己一命。
根據醫學報導,毛髮的生長週期、從生長期至衰退期、最後會進入休止期,然後毛髮會自然脫落,又重新進入生長週期,週而復始。生長期每根毛囊的根部,大約有100個極為活躍的黑色素細胞,這些黑色素細胞,不斷的製造黑色素,才會呈現出烏黑亮麗的頭髮。但在一定的期限之後,人體中合成黑色素的細胞數目,每十年就會減少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這也是造成白頭髮的最大原因。至於,毛囊的黑色素細胞的消失,到底是暫時失去功能?或是死亡?科學家至今仍無法確定。(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