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音樂與生活:詩人與農夫

發布日期:
作者: 計安邦。
點閱率:1,516
字型大小:

出生成長在台北市,多年前遷移至新北市,在雙北市地區居家生活過日子,掐指一算已超過一甲子歲月,就地緣關係而言堪稱是「老台北」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逢天晴氣朗一般假期或國定假日,出門到處走走看看是常有的戶外活動兼作一日遊。平常若不想走太遠,在市區內最常造訪的景點包括:南海學園植物園、台北新公園、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台大校園、大安森林公園等處。
記憶深處,在壯年時期最常去的景點就是南海學園,南海學園地處台北市南海路上,正面對著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信步進入大門極目所及盡是宮殿式的屋簷,令人大開眼界印象深刻。筆直走道其左側可看見國立歷史博物館、右邊為高聳仿北京天壇造型的國立科學教育館,再向前行則是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走道盡頭迎面矗立的正是國立中央圖書館,走過左邊荷花池畔另有一小段路可看見獻堂館,在其左側就是「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此處是我每每流連忘返低吟沈思之地,有著我雋永的童年回憶,以及對先父的永恆追憶。
民國49年3月29日青年節當天,教育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隆重開播,父親計大偉於該台籌備時期已應邀參與規劃,正式開播後並主持每周一次「音樂與生活」節目。教育廣播電台各項教學節目肩負社會教育的推廣使命,「音樂與生活」節目內容亦復如此,父親選用19世紀奧地利名作曲家蘇佩的代表作「詩人與農夫序曲」開頭四小節作為節目台呼,之後就是他以標準北京國語問候全國聽眾,回答聽友來信,再介紹當天節目內容。
「音樂與生活」節目經由豐富多元的西方交響樂曲、世界名曲、中國藝術歌曲、愛國歌曲、各地民謠以及台灣民謠,還有國內外音樂家生平介紹,國內名家的專訪等。另每季在台灣藝術教育館舉辦一次的聽友會,如此周詳的擘劃對提升普及教化國人同胞的音樂欣賞能力,進而達到淨化社會善良風俗,透過空中傳播到達全國各地兼及離島,多年來已做到潛移默化無遠弗界深遠的影響。
尤憶筆者10歲小學三年級暑假期間,父親首次帶我赴教育廣播電台參觀,幾位錄音工程人員與我對話:弟弟啊,你爸爸是計大偉(大尾),那你一定是計小偉(小尾),我急忙揮手表示不對不對,引來周邊大哥哥、大姊姊哈哈一笑!正式錄音時,我被安排坐到錄音室外透過大玻璃窗戶,看見父親的實況錄音作業,過沒多久秘書室有一位大姊姊,怕我無聊坐不住,帶我下樓到旁邊的植物園去散步,站在歷史博物館高大赭紅宮仞外牆邊道路上欣賞夏日滿池荷花。
當天離開教育廣播電台走出南海學園時已近黃昏,父親帶我至南門市場旁的麵館吃晚飯,走在南海路上我沿途以口哨吹著「音樂與生活」節目的台呼,奧地利名作曲家蘇佩的代表作《詩人與農夫序曲》序曲,此舉,令父親滿臉驚喜,頻頻點頭!
「音樂與生活」節目,在40、50年代,台灣從廣播至電視年代,是教育廣播電台最受全國聽眾歡迎的節目之一。民國58年8月由教育部與國防部聯合籌備創立的「中華電視台」正式定案,教育廣播電台播音工程人員調度至華視籌備處,父親所主持的「音樂與生活」節目奉令停播。「音樂與生活」節目,每周播出一次歷時九年又五個月,總計播出480集,啟迪教化影響深遠,全國聽眾得知停播消息,紛紛寫信至教育廣播電台表示驟然停播殊屬可惜!
民國95年7月20日父親計大偉教授在客居地,美國科州丹佛市辭世享年83歲。筆者身為長子化哀思為行動勉勵以赴,在國內舉辦紀念音樂會、編纂紀念全集、錄製作曲CD,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報章雜誌撰文紀念緬懷生平。最終,台灣低音提琴之父計大偉教授生前所有著作、手稿、暨相關文物,業經奉准進駐國史館永久典藏,此舉,深獲各界一致好評。
期間,曾赴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拜會陳總台長,請教有否當年先父計大偉主持「音樂與生活」節目之錄音帶,可由家屬攜回奉藏國史館計大偉文物專區,陳總台長滿臉歉然表示:當年預算有限,錄音盤都是正面錄、背面再錄,直到不能用為止,當年很多好節目,都沒有留下紀錄誠然遺憾!
走筆至此,父親所主持的「音樂與生活」節目台呼《詩人與農夫序曲》悠揚的旋律再次縈繞耳際,我又輕輕吹起口哨回味兒時的記憶永生難忘!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