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芳古宅
在桃園大溪兜風時,於導覽手冊指引下,循著路標拐進了一片稻田,而被稻田環繞的不遠處是一棟古樸的建築,當地人說──那是大溪才子李騰芳古宅。
李騰芳世居於大溪,與大溪有一段難以割捨的情雲,也在大溪的歷史中,留下了輝煌的史頁;而蛻變中的大溪,是桃園台地最早開發的古鎮,大漢溪河運興盛時代,曾經是一座繁華的港口,靠近溪岸與碼頭的和平路、中山路和中央路,街道兩旁的商家多達三、四百家。滿佈著陳年記憶的老街,紀錄了大溪文化的興衰,也為這塊土地留下了許多感人故事。老街的範圍涵蓋中山路、和平路、中央路,至今,仍完整保留了建築外觀及牌樓立面,以精緻歐洲風格的樑柱拱門和細膩的浮雕裝飾,呈現巴洛克風情!許多人到大溪旅遊,都會前往老街走走,或到中正公園漫步,甚至走一趟充滿巴洛克風格的大溪橋,之後,買點花生糖或豆乾之類的伴手禮就回家了,把離老街約二公里遠的李騰芳古宅遺忘了,讓難得的大溪之旅好像少了點什麼,心中難免留下一絲遺憾!
李騰芳古宅位於大漢溪東側的河階臺地上,因臺地形狀如新月,所以,當地人稱之為月眉。古宅坐落於月眉地區一片稻田裡,環境優雅,充滿了多樣的人文氣息,漫步於古宅聚落,你會發現,這座古宅曾經在大溪的風華歲月中,見證了大溪的悲歡離合,也見證了大漢溪岸的繁華與沒落;而從古至今,李騰芳古宅一直是大溪的亮點,也是許多人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與熱門話題,因為這是大溪人的驕傲,也是大溪歷史上閃亮的一頁歷史。李騰芳的祖籍為福建詔安縣,先祖李善明約於清乾隆年間,由台南登陸後,輾轉遷至大溪定居,之後,李善明的第五子李先抓遷至當時為貨物運輸集散地的月眉開墾,李先抓的兒子李炳生掌握了大漢溪航運之便利,開始經營米穀運輸事業,往返艋舺(萬華)、滬尾(淡水)之間,李金興之商號遠近馳名。
李騰芳為李炳生之子,家中排行老三,43歲時中秀才,46歲時捐銀取得貢生資格,52歲時中舉人,宅內兩座夾杆石(旗杆座)上即刻有「舉人李騰芳立」、「中式二十一名」、「補行甲子正科立」、「同治四年乙丑」說明了李騰芳中舉的名次、年代、科別,由於只有官宦或科舉得第的人家才能在門埕上豎立旗杆以示尊榮,在當時極為罕見與殊榮,值得細心聆賞。
李騰芳古宅於李騰芳取得貢生的第二年(47歲)開始興建,民國74年由內政部公告為台閩地區國定第二級古蹟;民國84年規劃修復古宅原貌,歷時九年的整修,民國93年10月底正式對外開放。李騰芳古宅,曾經是望族的象徵。整體建築是以四合院為基礎,除主建築外,尚有內埕、外埕及院牆,建材主要以紅磚、砂岩、土墼磚牆為主,屋瓦為黑色,展現讀書人溫文儒雅的風範。門廳與正廳的大木結構,是古宅的木作最精緻的部份,木雕精美。參觀古厝,可以留意正廳大門的「大夫第」與正中廳堂高懸「文魁」扁額,渾然有力。翻修後的古厝典雅樸質又具官邸氣派的風格,展現了建築的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