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人在廈門》醫療制度
看病,在台商們的心裡是個天大的問題,台灣自八十三年實施健保以來,縱若,國內有佷多醫療資源浪費,及增加政府負債比例的爭議,但它的便利性及錢不用當場從口袋裏拿出來的那種滿足感,恐怕絕非台商們在大陸接受的醫療服務所能比擬的。
雖說身在他鄉,沒有對當地的建設有過什麼貢獻,但好歹我們也有誠實納稅,似乎不該有差別待遇吧!但現今在大陸的各級醫療的體系裏,台商永遠還都是較「弱勢」的一群,這裡指的「弱勢」,是通常看病會比當地人貴,但好在花了比別人多的銀子,通常可以獲得較好的醫療服務,所以泰半的台商們還是保有花錢消災的樂觀心態,反正要是真要不行,返台就醫就是了!
話說,有次我剛滿月的小兒,時有呼吸急迫及咳嗽的現象,經看了廈門各大醫院後,確診為「肺炎」,因感非同小可,在治病貴速的心理下,我們選擇了廈門的一家國營大型綜合醫院進行住院治療,這也真正的讓我理會到,兩岸非常不同的醫療制度!
話說住院後,大陸籍的同僚們,便熱心的幫我提供可用的人際關係,比如,某人的親戚是院長的同學,又某人的女兒是那個醫生的太太::等等,我雖然可理解他們誠摯的熱情,但是,僅是正常的住院治療而已,犯得著去牽扯這麼多的人情嘛!後來,有個台商朋友告訴我,其實大陸人的看病心態,跟台灣人早期的心病差不多,總認為「朝裏有人好辦事」,反正有益無害,又何妨從善如流!是以,在小兒的病榻前,常會莫名其妙的出現婦產科醫生、放射科主任,甚至是一些完全與醫療沒相干的行政高層,只因大家都是受人之託,關心一下嘛!
在大陸看病,一般都要預繳診療金,方式是在你入院時必需要先預繳一些診療費用,然後,你會獲得一張IC晶片卡,你每接受一次診療後,便需過卡刷一次,確認一下你的費用及餘額,護理人員每天會打印診療費用清單告訴你總共花了多少錢,清單上還有小到棉花棒及開水的費用,倘若告知你已經餘額不足了,便需進行補繳,否則,不管你是那裏的皇親國戚,一律「停藥」,所謂的「停藥」,就是終止一切的醫療服務,包括巡診、點滴、口服或注射藥劑等,假若再遲不繳費,他們就會毫不留情的下逐客令了,我曾親見鄰床一個同染肺炎的小孩,在積欠了百來塊的診金後,和父母連夜的潛逃出院,只因他那日薪二十塊打零工的父親,實在付不起診療費,至於出院後如何?恐怕再也沒人關心了!
是否其他的大陸人就醫,也是如此的殘酷及毫無福利可言,那可就得看你的「身份」了,沒有「身份」的,可以像我們這些外籍人士(此時此刻,他們又不把我們當作同胞)一樣用錢搞定,沒錢的,那對不起,坊間的小診所、民間秘方、赤腳醫生多得是,大家各安天命了!什麼樣的人叫做有身份呢?就是一切吃「皇糧」的人(類同我們的軍公教),曾有報導說,台灣地區有一個超級大病號,一年之內,看病一仟五百四十五次,平均一天之內看病超過四次,但大陸在醫療公費的報銷上,似乎要比我們嚴重得多。
據了解,中國自一九五二年起便實施公費醫療制度,一切吃「皇糧」的人看病全由公費報銷了,有時還會發生報銷的醫療費用,高過工資的奇特現象。當然,當初共產黨的想法,是要有效的體現社會主義制度下福利事業的優越性,但優越過頭的結果,便是「一人公費,全家免費吃藥」、「小病當做大病看」、「沒病當做有病看」,反正是政府花錢,院方又可在藥物費用上賺到利潤,何樂不為?當然,針對日益惡化的財政負擔,他們也想出了和我們一樣的部份負擔的方式,希望以價抑量,有效的減少這一亂象。
我們的全民健康保險實施迄今,大致上已達成「消除弱勢者與高風險群的財務障礙,提供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的政策目標,但似乎申報的醫療費永遠高過於收取的保費,在這種趨勢下,除了將立即性的造成財政赤字惡化,終將會因此損失大多數人民,所應可享受的醫療資源,然而,這中間絕大部份的「壞債」,都是出於醫事服務機構的超額供給,或就醫者的超額需求,這些個屬於道德風險管理的問題,相信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增加,健保制度的完善及全民教育的普及:::等,會日益的改善!
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大部份的台商,都寧願回來享受我們廉價而高質的醫療,在擁有地理優勢的金門,是否也可以想想,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去加強台商的醫療服務,好好的去發揮屬於台灣資本主義社會絕對優勢的全民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