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廚房裡的大小鍋

發布日期:
作者: 逩地龍。
點閱率:888

小時候的廚房很大,有大灶、小灶、棒棒爐、大圓桌和長板凳,媽媽總是在那裏忙進忙出。
大灶放了一個生鐵鑄的鐵鍋,大清早媽媽就要開始忙著煮番薯,鐵鍋裡裝了大大小小的番薯,注入七分滿的清水後,蓋上大鍋蓋,接著打開生火的小鐵門,放進幾個草結,熟練的畫下火柴點火,再把龍眼木放進去,看著火勢越來越大,不時還傳出劈哩啪啦的聲響,我和弟弟都會開心的歡呼,因為等會兒番薯熬到軟爛後,媽媽會挑個幾條賣相不錯的給我們當點心,在那個物質不豐裕的年代,我們和豬吃了一樣的食物,卻覺得滋味很不錯呢!那時我常想,當豬好幸福,每天都有甜番薯可以吃。
到了晚上,大鍋則是搖身一變,三哥會燒熱水給全家洗澡,那時家裡的經濟拮据,食指浩繁,還不允許裝水點火的熱水器,都是用木柴燒熱水,每到傍晚,伙房都是炊煙裊裊,這時掌灶的則換成二哥,我和弟弟年紀小都是第一個洗澡,使用熱水時也是由掌灶人來控制,一人一水桶,用完也不能加,跟現在的孩子邊淋浴邊唱歌,洗得盡興的情景完全不同,訣竅就是要快,太慢還會被敲門催促。年節時,大鍋也一刻不得閒,煮月桃葉、蒸年糕,不時忙到要把它翻面刨鍋背的炭灰呢!
大灶旁還有一個小灶,每次家裡要宴客時,所有的灶都要總動員,小灶上會放上另一種腹大而深,名為烳鏍的鑊,用煮雞鴨的肥湯來燜煮自製的筍乾,山上採摘的麻筍,蒸熟後再經過日光曝曬,收藏在甕缸中,等待年節時才會取出食用。記得當時家裡有隻貓,最喜歡蜷曲在小灶旁取暖,有一次,我實在是受不了筍香的誘惑,就打開了小鍋,慌亂中驚嚇到貓兒,結果牠一腳踩進筍干湯,而後一躍而起,倉皇中飛奔到碗櫥頂上,好久好久貓兒都不敢下來,約莫半年燙傷的皮毛才痊癒。每次想到這裡,內心就非常愧疚,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連累貓咪慘遭炮烙之苦。
隨著時間的流轉,大灶小灶只能偶爾出現在回憶裡,媽媽的身影也只能在夢裡找尋,但是番薯的甜和筍乾的香卻是歷久彌新,也成了我去客家菜館必點的故鄉好滋味。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