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點燃一把熾熱的文學之火 ──為金門睿友文學館109年閱讀島推廣活動專輯而作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長慶。
點閱率:2,147

第三檔
《開啟跨領域的人生對話──林金榮文學對話作品展》
林金榮老師民國五十一年出生於金門后浦南門,林氏家族自清末由同安遷居金門,祖上曾經一代為官,一代為來往廈門、越南之間的海上貿易商人,祖母是印尼出生的土生華人,九歲時返鄉探親後被留下來。
林金榮老師的外曾祖父、外公、父親都是傳統建築的匠師,外公早期跟隨古崗匠幫到新加坡學習西式建築,有能力承包洋樓的設計施工,三代人投入百年的傳統與新式建築行業。牽連到晚清下南洋、日軍佔據金門時期移居越南、國共內戰及國軍轉進金門後親人離散海外、八二三炮戰台海危機遷徙台灣等事件,過往的家族滄桑是近代金門的一部歷史縮影,恰好也成為他為家鄉多元書寫的感情養分。
林金榮老師自幼在複雜不安的生活環境長大,敏感的好奇心驅使、具有豐富多情的人格特性,喜歡研讀古典文學及新文藝的繽紛世界,勤勞執著養成長期寫作習慣,來與自己的人生對話。民國六十九年,金門高中畢業後離開金門,民國七十一年在馬祖西莒島服役,任馬祖日報通訊員,退伍後完成世界新專編輯採訪科學業,隨著台灣政治解嚴、開放報禁政策,參與辦報紙及雜誌主編、美術編輯、採訪記者等職務,同時投入促進金馬地區解除戒嚴社會運動。
林金榮老師曾說:「文學是可以對話的,它開啟生命歷程的無窮盡探索;文字是無聲的心靈語言,從小默默耕耘,一路走來,始終與單身、孤影起舞,悲傷和快樂都在其中。」此次藉由睿友文學館展出近50年來的手稿、書件,有他小學的日記《青年日記》、初中的日記《飄》、高中的日記《飛翔》、當兵的手札《浮生記》、新詩散文選集《被時光遺忘的情鎖》等,對應著生命潛在的浮動不定,持續寫作來與人生的私密對話,收錄每一個成長階段的心靈感受,走出一片獨自的文學星空。
林金榮老師著有:《與古蹟共舞》、《金門地區使用的陶瓷器文化探源》、《金門傳統漁業調查研究》、《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金門脊墜風情》、《舞動神靈的祭典》、《金門古洋樓裝飾藝術》、《金門傳統聚落形成發展族譜彙編》、《金門常民文化》、《金城鎮民的歲月容顏-后浦往事》、《金門傳統建築之美》、《金門人文紀事》、《被時光遺忘的情鎖-林金榮新詩及散文選集》……等書。現為金門文化協會理事長,《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主筆,其涉獵的範圍除文學與文史,亦是著名的攝影家。
第四檔
《從繪畫創作走回文字的定位──許水富的文學之旅》
源自家族血緣傳承關係,許水富老師及其兄弟們,自小就染上繪畫與文學基因。一路上塗塗抹抹,寫寫改改;時而是塗鴉作品,時而是振筆文字的抒發。從少年即便輕狂到老態玩世,讀經史雜書,讀文史名著,拓展靈魂視野。如此一張張的畫作,一篇篇的詩章,便從生活筆縫中流溢而出。直到今日依然故我,創作再創作。
許水富老師為金門榜林人,1950年出生。師大美研所畢業。曾在雄獅美術擔任採訪記者,以及在台視學做舞台設計等工作,而後返回教育職場。於民國64年回到母校金寧國中教兩年書,深根藝術種子,在自己的鄉土培育良才。之後,又重返台灣,在台中明道中學幫忙創辦第一屆美工科。其中並在台北和同鄉畫友王士朝、翁清土、黃世團、林世英等人,共同籌設發起「金門畫會」,被推舉為第一屆理事長,也是金門第一個畫會組織。
除了教學,許水富老師也積極參與市場設計領域活動。並且出版八本相關的廣告書冊,其中一本廣告學是各學校採用的教科書。在許水富老師的印像中,除了繪畫書法愛好之外,國中時期就萌芽寫詩詞文類的語言,直到三十年前才正式寫詩出書。目前已經出版《叫醒私密痛覺》、《許水富短詩集》(中英對照)、《孤傷可樂》、《多邊形體溫》、《許水富世紀詩選》(中英對照)、《寡人詩集》、《饑餓詩集》……等詩集十六冊。其中《饑餓》詩集,曾榮獲華人世界冰心文學獎第二名的殊榮。其詩作亦曾被中華民國筆會翻譯外文行銷全世界。
許水富老師除著作等身,亦集詩人、書法家、藝術家於一身。曾參與各類畫展及個人詩書畫展發表會講演與評審,作為求教和學習的出發點。跨領域的學習和創作,豐富了老師的人生體驗,並且造就了志業的投擲,他不忘感謝故鄉土地的滋養,以及父母親的孕育教導,還有師長朋友們的鞭策鼓勵。
此次許水富老師把其手稿、著作及與文學相關之重要文物,透過睿友文學館的展出,必能讓蒞館參觀的鄉親和藝文界朋友們,更進一步認識「許水富詩.文學展演」的創作歷程,無不大大地提升金門文學的能見度。
結語
109年度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地區部分活動均停辦,但睿友文學館為開放空間,不僅有前後門亦有側門,展場空氣流通;地板用漂白水消毒,櫥窗以酒精擦拭,並有洗手台,及備有乾洗手消毒噴霧劑供蒞館參觀的來賓使用。除為防止疫情蔓延而把關,也按原計畫推出縣籍作家文學作品展四檔,另舉行「詹宏志、楊樹清文學交流會」一場,絲毫不影響本館舉辦活動、及策展者親自出席解說之熱忱。
活動期間,無論策展者是詩人、作家或報導文學家,均為長年在文學園地耕耘的浯島菁英。他們在文壇的成就有目共睹,而且早已形塑個人獨特的書寫風格,因此蒞館參觀的人潮未曾間斷,顯見文學的力量已蓋過疫情的肆虐。即使因種種因素使然,仍有不盡人意之處,但吾人將秉持揭牌開館時的初衷,踏著先賢的腳步從縣定古蹟睿友學校出發,為這座被認為是邊陲地帶的島嶼,點燃一把熾熱的文學之火,復透過它的強光,照亮世界的每個地方。這不僅僅是自我期許,想必也是浯島文學人義無反顧的使命!(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