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時光隧道裡的記憶

發布日期:
作者: 劉先昌。
點閱率:1,052
字型大小:

馬祖新村在桃園中壢,一個以滇緬、雲南文化為主體的龍岡地區,但是此村與七彩雲南和馬祖居民無關,純粹是蔣夫人及婦聯會,為戍守前線的將士眷屬安身立命所建的居所,就以長駐的戰地「馬祖」為村名了。
它是我所見幾個眷村遺跡中,保存較為完善的村子。走進幾棟舊宅,木式建築,格式窗櫺、老式磁磚、戶外空地、公廁水井遺跡,加上無可替代且絕無法移植來的巨大老樹,都說明了它存在了一種文化,是一種枕戈待旦、勵精圖治、克難儉樸、居民同心的凝聚文化,雖然大環境下眷村沒落了,但這裡依然保存了一點香火,可歎的是眷村老人逐一凋零,而且是男性早於女性,所以幾位年上九十的抗戰老兵成了國寶,也是眷村內,最足以為時代發言的精神象徵。
一位二十歲左右大陸交換學生,初悉臺灣抗戰老兵故事,又知他們多住在眷村,驚喜的找到學業與心願的重心,發願要完成以抗戰老兵為主題的紀錄片,作為畢業作品;她由網上搜尋到幾篇老兵故事,主動與我聯繫,我們約定到龍岡眷村文化園區,實際走訪馬祖新村,幸運的探訪到士官長退役的胡伯伯,學子用照像及錄音工具,紀錄下當事人親歷大時代的故事,她高興的說,已確定作品中的主題人物,在剩下二個月的學期裡她將再訪老人,即便是返回家鄉,仍會再來此地,繼續完成她的紀錄片。
我退居到第二線,不再是撰寫眷村與老兵的寫作者,而是聆聽她與老伯伯對談的旁聽者;他們翻出一段段陳年往事,與用腳走遍故國山河的軌跡,學子以慎重態度紀錄下來,使故事有了意義,因為人與故事,就像風中的落葉,很容易隨風飄逝,沒有文字影像留存,它就是殘葉,終至枯碎無蹤,無處可尋。
馬祖新村經過整修、改造、再賦予新的形象;但是散去的原住戶,不會再回到這裡柴米油鹽的過日子,它已經成為時光隧道裡的記憶體,老伯伯與為數不多的眷村媽媽也成為記憶群體;我們與參觀的人群來此探尋,在老舊建築與器物裡,尋覓以往形像與聲影,我感到愁悵與一些不滿足的慶幸;愁悵的是眷村精神的失落不復再現,不滿足的慶幸是終究保有了那麼一丁點的遺跡,卻無法窺見真正眷村區的原貌。再數十年,後代只能由書籍與光碟中探究這段歷史,卻也無人能說得清楚了。
前鎮、左營、新營、下營應是明鄭時期的眷村,守衛與屯田並存,但是百年之後的現在,它只是幾個地名符號,就算我們走進它的巷弄,也絲毫無法看到到當時情景,也難以聯想兵勇及眷屬生活情況;現在的眷村文化區,究竟能保留多少歲月呢?我實在難以想像。今天我與學子,暫時走進了反共復國年代的時光隧道裡,重新體會當時的情懷,卻有說不出的遺憾與失落,其實我無需擔心,在難以計日的將來,我也將長寄于時光隧道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