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懷念系列】寧中與我.憶三載

發布日期:
作者: 吳才郎。
點閱率:1,112
字型大小:

學校裡,何姓的教師有兩位,為方便稱呼,同學乃以「老」何(紀常)「少年」何(治華)區分之。老何是我初二時的國文老師,祖籍是「地無三里平的貴州」,黃埔軍校畢業,上校軍階役退轉任教職,與教我們公民的宋劍青老師同為軍校前後期校友(黃埔6期步科、上校退役)。56年重修「金門縣志」,付印之前,參與分校「志」卷的兩位「寧中」老師。何老師幼時入私塾受教薰陶,國學根基扎實,實事求事,沉著而穩重;跳脫不了軍人嚴謹的本色窠臼。若說,受其言行的啟發頓悟,倒也十分的貼切。這一生難以忘懷他的經典名言「之乎者也亦焉哉,安得恰當是秀才」。的確如是,不管是文書尺牘、咨文書函,其用字遣詞,若能言簡而意賅,雖是虛字語助之詞,卻有畫龍點睛之奧妙效能,且能臻於如蘇軾所言「文如行雲流水」之境界。
  一篇好的文章作品不侷限於其題材或形式。或者隨時可信手拈來,隨處俯拾即是。但最重要的,能否讓讀者目光聚焦,增添其閱讀意願;若能心靈昇華,引起共鳴,獲得迴嚮,那才是正著。
  若然是長篇大論,粗糙尨茸,肯定會令人索然乏味,食慾不振,丟而棄之,相反的,就算是小品短文,若筆鋒感情流露,亦不失其真。
 何治華老師夫唱婦隨,師母林久如老師亦任職於本校,負責音樂教室。夫婦倆生有一女,以校作家,闔家安頓在學校的宿舍裡。記憶裡,少年何講課時,嘴角微揚,有對小酒渦,展露出一口白牙,幽默逗趣,耐人尋味。課堂上,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似懂又非懂,似會又不會;數學這一門課,著實令人產生畏懼,如毒蟲蛇蠍似的,難以捉摸又不想與之親近。講堂上,治華老師常暢言其在大學時,受情治單位佈局,常扮「職業學生」臥底,倚老賣老,藉端發起牢騷,鼓動起哄,以引「諜」入網。
事與願違,畢業離校後,離鄉背井,赴台就學,鮮少與校方聯繫、接觸,不相往來久矣!數年後,有人故鄉來,告知「寧中」事,一個高喊著「殺朱拔毛」的黃埔人(軍校六期),竟被豬八戒倒打一耙,真是莫名其妙,此不知從何說起。
當時,金門正厲行「戰地政務」,捲入「共諜」案,非死即傷,在非常時期(尤其是戰地),這是滔天大罪,一旦被逮,則難有脫身之機會,在解嚴之前,罔顧人權,而造成冤獄,則時有所聞,設若一言以「蔽」之,以個己之好惡行事,自由心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少年」何的涉匪案情節,是否屬實,似真似假,不得而知,同學中有人不信,亦有人存疑,或許這也是歷史的共業,該歸咎於戰爭的無情嗎?最可憐無辜者,應算是何老師的妻孥家人,原本唱的是一闋「快樂的家庭」之歌,驀地,像是坐電梯,流籠似的,由萬里晴空,風和日麗,迅即墜落了暗無天日的谷底。千夫所指及異樣的目光鄙視,情何以堪,此乃非何氏家屬心之所願也。
  升上三年級時,班上來了一位溫文儒雅的「新」老師,此人卻有著和譪可親的「老」臉孔。國文這一科,改由郭國棟老師擔綱。我將作文簿上的一篇「談立志」,稍作修飾,去蕪存菁後,將之投稿「金門日報」,「處女作」幸蒙副刊採用刊出,得到「新」的「老」師嘉許、鼓勵。萬事起頭難,師曰:「寫作之道無他,唯有多讀、多看、多寫而已矣!」
  雖然小學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四大名著,均有涉獵,那時只當作是看小說故事罷了,壓根兒不會去聯想明末清初,文學大才子金聖嘆遍讀名著後,有感而發的評語:老不看三國(因為亂思、老奸巨滑勾心鬥角),少不看水滸(叛逆、誨盜、戒之在鬥)。似乎有所懼,其實乃畏仿而效之也。
 古人嘗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認為師所言多讀、多看,不管是宋詞漢賦,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確能提高語文能力,增強邏輯思維,而觸類旁通之。
  金門日報、副刊文學後來增闢了「中學生園地」,給了我一個習作的機會,於是乎,乃以「寧人」筆名投稿,筆耕我的興趣,我的未來。
美好的日子總覺得逝去特別的快,過沒多久即揮別了校園,而邁入了人生的另一旅程。
時光荏苒,一轉眼五十三年頭過去,回憶「寧中」這一段歲月,真是感觸頗多,校園庭院深深處,緣蔭蔽天依然楙盛在,人事已非但願少凋零。(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