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年華
感恩父母的恩情;賜我雙手真萬能。
紅嬰仔時就會用;當做雞腿拿來噙。
五歲阿爹去「番邊」(註1),俺娘犁園我撿藤。
七歲撿柴放牛行,海漧撿魚拚海湧。
十歲俺公就講明;過十吃飯會較冷,
日本侵佔袂安寧,全家大小窮喫穿,
老伯「下番」(註2)「批銀」(註3)零, 俺娘嫁妝當來用。
十二歲破竹箍桶,牽罟賺錢織「絲龍」(註4)。
十三歲竹編畚箕,開「梗」(註5)補網與補龍。
十四歲舉犁打股;種麥番薯與「土藤」(註6)。
十五歲日本失能,開始寫字與畫龍。
十六歲跳級讀書,先生說我腦筋靈。
十七歲生活艱困,叫賣菜脯與波寧。
弱冠之年大兄講;休學打拚較有用,
最陣賺錢拚前程,「巴剎」(註7)買賣抹時閒。
而立之年墾荒埔,菜頭麥仔年年盈。
不惑之年手推輦,風雨卡大亦沒停。
知天命年不認命;農漁樵夫弄扮成,
雖然角色較低層,怡然自得實在行。
耳順之年做掃帚,叫賣走遍大小金。
「隨心所欲」(註8)不越矩,斷煙斷酒沒朋友,
寫字看書加做衣,編花織鳥樣樣精。
耄耋之年學佛行,貪瞋痴斷煩惱盡,
人生短短幾十年,事事如煙沒路用,
把握每日每分鐘,感恩知足才是幸。
註釋:
1.番邊:指的是呂宋與南洋群島
2.下番:去南洋群島賺錢生活
3.批銀:書信兌現、類似郵局買匯
4.絲龍:流刺網
5.梗:竹器用來嬂網。開梗:自己製作竹器、用來織網。
6.土藤:花生的莖葉餵牛吃
7.巴剎:印尼語菜市場
8.隨心所欲:指七十歲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