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週記》生活啟思
(一)伸出您的手
兒子放學回來,吱吱喳喳地說著學校發生的事:「媽咪!子呈今天又穿錯衣服了,全班只有他穿錯衣服,老師告訴我們不可以笑他,可是他還是一直哭個不停。」我知道那孩子,唉!
那孩子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不在爸爸在大陸工作,他跟著年老的奶奶。老人家對他是很疼愛,可是老人家能照應的只有生活上的吃飽穿暖;功課上的問題,有安親班代為督促,但類似明天上課該帶哪些課本?書包該怎麼整理?明天該穿制服還是運動服?年老的奶奶搞不懂不會教,也沒人引導才一年級的孩子該怎麼做才正確,所以他老是出狀況,不是穿錯衣服就是該帶的課本沒帶,孩子到了學校被老師責備粗心,被同學取笑出錯,所以總哭喪著臉。
我好心疼那孩子,我想幫他。但現在冷漠的社會人人都有防禦心,我怕我的「熱情」(雞婆)會嚇到人家,於是我讓兒子轉答:「我媽咪說要教你整理書包和正確穿衣服,你問你奶奶看可以不可以?如果可以的話你明天把所有的課本和功課表帶來我家,我媽咪教你。」
第二天放學時,那孩子和兒子走在一起,我就一起接來我家了。
我教他拿出功課表,星期一、四穿制服的日子用彩色筆塗上黃色(制服是黃色的),星期二、五穿運動服的日子用彩色筆塗上紅色(運動服是紅色的),星期三是便服日就不用塗了,這樣,什麼日子該穿什麼衣服就都一目了然了。
接著拿出所有的課本,依照功課表上的課程,在書本封面貼上標籤紙寫上上課的日子,好比國語課是每天都有就寫上1、2、3、4、5,數學課是每週二、三、五就寫上2、3、5,以此類推各科就都清楚了。
每天晚上睡前他只要看一下功課表的顏色,就可以正確準備好明天上學要穿的衣服;檢查課本封面就可以把明天上課的課本帶齊了。
過了一個多禮拜,兒子回來說:「子呈現在都不會穿錯衣服和帶錯課本了,老師說他好棒,我們全班都給他拍拍手喔!子呈現在也不哭了,他每天都笑瞇瞇耶!」。
每個單親的孩子都有難以選擇的難處,他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如果可以的話,請您適時地伸出援手,為他們付出一點關懷一點協助,也許您的一小步,是那孩子的一大步哩!
(二)孩子一生受用的觀念
每個週六下午,我在讀經班義務指導孩子們讀經。來讀經的孩子大多是小學生,也有家長帶著四、五歲的弟弟妹妹來陪哥哥姊姊「陪讀」和「旁聽」的,所以教室經常熱鬧的很。讀經班是免費的,熱心的李姐不止免費提供場地,會後還會準備美味可口的點心以獎勵孩子們的認真!
那天讀經會後吃點心時,當所有的家長和孩子們像往常般爭先恐後地『搶』著盛點心吃時,我卻看到有一雙小手捧著一碗綠豆湯『危危顫顫』地走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請先吃!』。
啊!是那個才唸小一的小男孩,今天是他第二次來上課。我問他:「是你媽媽要你端來的嗎?」
他說:『媽媽今天沒有來是我自己端來的』。
我又問:『怎麼會想到要先端給老師吃呢?』
他說:「媽媽說吃東西時要先給長輩和幼小吃,在家裡爸爸媽媽是長輩,弟弟就是幼小,在這裡老師就是『長輩』呀!」
「那你自己呢?」我問。
「沒關係!我再去添就好了!媽咪說『學會尊重比吃更重要』。」
「噢!老師真的好感動,真是太謝謝你了,這碗綠豆湯有李阿姨的愛心又有你真誠的心,一定很甜蜜喲!」我說。
旁邊一位家長看了說:「噢!真是慚愧,我們做大人的都沒想到要『尊師』,更沒想到要教孩子這一點,今天倒讓這才七、八歲的孩子幫我們上了一課了,這孩子的爸媽不在身旁他仍能做得這麼好,他的父母真是教得太好了!」。
我把這樣的美好經歷和朋友分享,大家都說我真幸運能遇到這麼好的學生,也都同聲感慨:現在的父母大都忘了要教孩子們「尊重、禮讓」,以致孩子們都把生活中所有獲得的一切看做理所當然,自是不知何謂惜福?何謂感恩?其實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教育,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觀念,卻是讓孩子一生受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