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烙印心版的石蚵麵線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文鍊。
點閱率:1,274

這一陣子,追了一部陸劇--「姥姥的餃子館」,這部劇,情節鋪陳緊湊,人物刻劃鮮明,對話猶是生動有趣,劇中人口中常掛著的「上車餃子下車麵」這句對白,最能引起我的共鳴。
姥劇是以北方人家的日常為情境主軸,將麵食的常民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尤其是自然不做作的生活故事,讓我有墜入平行時空的跨域錯覺,總會不自主的陷入父母在世時的某個場景:每次,我從台灣回到小金門,只要一進家門,才剛喊了一聲:「阿爸,阿娘,我返來啊!」馬上就會迎來阿娘的一聲「好!我叫你阿爸煮米線,有加蚵仔欸!」
想起阿爸煮的石蚵麵線,不但飄散濃濃的海島味道,更蘊藏著無法忘卻的親情記憶……,四、五十年前,每戶人家廚房的老舊木櫃裡,都會以舊報紙綁扎一捆捆麵線,儲放起來;再加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地利之便,麵線湯裡加入小而結實的海石蚵仔、鬆綿芋頭和鮮切青蒜等配料,自然而然成為海島農家,隨時可以煮上一鍋的美味料理。
小時候,我很愛吃麵線,愛吃加了滿滿石蚵的麵線,紅蔥頭炒出噴香的鍋底鑊氣,灰白色的麵線條條分明,湯頭上漂浮著滿滿石蚵,又有翠綠的青蒜片段點綴其中,看起來已經垂涎三尺,等到喝上一小口熱湯,鮮甜無比的海味瞬間引爆滿嘴味蕾,我就忍不住的狼吞虎嚥起來了。如果,遇上產芋頭的季節,湯裡會加入芋頭塊或是小芋仔,這會兒,除了湯頭多了一份芋糊滋味外,幾已化開的軟棉香芋,讓這一碗簡單無華的小金門麵線,硬是洋溢出親切的土地風味,叫人忘魂。此外,我外公和大舅是養蚵高手,自己就擁有一大片海蚵田,所以我家總有吃不完的海蚵,這也是我如此鍾愛石蚵麵線,對石蚵麵線念念不忘的另一種原因。
追劇時,眼睛盯著屏幕,心情起伏被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牽絆著,我把假日時光忘情的豪奢在戲劇裡,一方面感受大時代的悲歡親情,另一方面遙想那些杳然而逝的孺慕深恩……,人生幾何,親恩無償,所以「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黯然,才會是為人子女的深情愧嘆。
現在,我還是喜歡吃蚵仔麵線,常常自己下廚,台灣本島的海蚵碩大肥美,大甲芋頭質地漂亮,清水手工麵線也是饒富盛名,然而,我始終煮不出那一碗舌尖記憶的海島味道,那一碗我才回到家門,阿娘就吆喝著阿爸煮出來,至今仍然烙印在我心版上的海石蚵麵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