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以文學面貌迎向新世紀
︽金門文學︾叢刊作家作品集第一輯,經過綿密的籌劃作業後,終於以優雅的面貌與鄉親見面,這套屬於全體鄉親的現代文學作品,全套十冊,區分小說、散文與新詩等三個項目,作者皆屬縣籍作家中的傑出人選,作品更引領我們悠遊在浩瀚的書海裡,見證到金門千百年來可歌可泣的生命歷程,誠為建縣八十餘年來文化志業的第一等大事。
現在針對︽金門文學︾叢刊第一輯十本書與作者逐一作個介紹如下。
(一)︿小說類﹀
在第一輯裡,小說包括著陳長慶的︽失去的春天︾、洪乾祐的︽紅樹梅︾、黃克全的︽時間懺悔錄︾、吳鈞堯的︽如果我在那裡︾,四本小說剛好貫穿著金門自民初到當前的發展背景,四位作者以不同的書寫技巧,相同的鄉愁與鄉情,深切的探討著金門的悲歡歲月。
︽失去的春天︾新書簡介:
七十年代的金門,依然處在一個戒嚴軍管的戰地政務時期,對於中年的讀者而言,難免會有刻骨銘心的記憶。作者以青春和愛情做為本書的主題,並由陳大哥、顏琪、黃華娟,來貫穿整個故事,有計劃地帶領讀者周遊金門的主要風景名勝。
歲月隨著時光流失,感情因環境而生變。藝工隊的顏琪因胰臟癌離陳大哥而去。而不願離開家鄉的陳大哥,卻無緣和在台北的白衣天使黃華娟廝守終身。雖然陳大哥的春天已失去,但他並沒有墮落和荒廢,依然期待著一個風光明媚的春天。全書讓我們緬懷七十年代艱辛苦楚的農耕歲月,以及戒嚴軍管時期的悲傷和無奈。
作者「陳長慶」簡介:
一九四六年八月二日生於金門碧山。讀完金門中學初中一年級因家貧輟學。後進入金防部福利單位擔任僱員,歷經數年歷練,始由會計晉升經理,並在政五組兼辦防區福利業務。暇時戮力自修,發表作品。一九七三年與友人黃振良、林媽肴等同好創辦︽金門文藝︾,擔任發行人兼社長。並由台北「林白出版社」出版發行︽寄給異鄉的女孩︾、︽螢︾等二書。之後離職經營「長春書店」,停筆二十餘年。一九九六年復出,自此新詩、散文、小說創作不斷。著有︽再見海南島 海南島再見︾、︽失去的春天︾、︽同賞窗外風和雨︾、︽秋蓮︾、︽何日再見西湖水︾、︽午夜吹笛人︾、︽春花︾、︽冬嬌姨︾、︽木棉花落花又開︾、︽夏明珠︾等書。另由白翎編著︽陳長慶作品評論集︾乙冊。上列各書均由台北「大展出版社」出版發行。其作品已編入︽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1999版)及︽台灣文學作家年表與作品總目(1945│2000)。
︽紅樹梅︾新書簡介:
本書包含六篇小說,這六篇小說的人物和內容都是真人真事。︿海﹀發生在清末池前村,描繪著一對同宗的嬸姪畸戀。︿除非在夢中﹀在後浦城裡,描寫一位惡媳婦逼死婆婆。︿紅樹梅﹀述說金門西坑村一位性情浪漫多變絕世美女,婚姻不如意的經歷。︿相愛應是別離時﹀描述著一段美滿婚事,男主角卻不幸英年早逝。︿抉擇﹀敘述著廈門和金門之間,一雙情侶的悲喜劇。︿巧手慧心﹀記載著居住後浦的女主角,聰敏賢淑,敦睦家室的故事。 全書皆以金門早期居民生活為背景,充滿著昔日離島文化的深刻記憶。
作者「洪乾祐」簡介:
別名世保,一名維燦,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金門後浦。七歲啟蒙於金門閩南語私塾榜林鄉楊朝曙。十六歲求學廈門市立中學,投稿中央副刊,首篇為漫談金門。二十歲起八年受業於後浦塾師陳明德。故作者能以閩南語講十三經。一九六一年普通行政科全國第四名及格。民國一九六三年以第一名考取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次年轉中文系,一九六七年獲得學士,一九七一年獲取碩士。一九七八年留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先後任教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私立逢甲大學二十五年。著有︽先商學術蠡測︾、︽漢代經學史︾,方言研究有︽閩南語考釋︾。論文有︽子夏的文學︾、︽先秦諸子百家興起的原因︾。小說有閩南語長篇︽夢棋緣︾,獲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短篇小說︽紅樹梅︾等書。
︽時間懺悔錄︾新書簡介:
本文集共有十四篇短篇小說,是部典型的金門人寫金門故事的範例。本書係以金門的當代生活為主要描述對象,同時大量涉獵金門的地理、歷史和人文景觀,從而生動的呈現出金門特殊的歷史文化與底蘊時代社會氛圍,具有鮮明的鄉土色彩,關注到金門人性變遷的面貌,已將金門鄉土注入一股哲學的氛圍。作者的作品,具有哲學深度,又有鄉土活力的特色。閱讀此書,我們可以看到另一種鄉土文學的可能性。
作者「黃克全」簡介:
筆名金沙寒、黃啟、黃頎、平川、浯江廿四劃生,一九五二年生於金門金沙鎮,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歷任書評書目雜誌編輯,文訊雜誌特約編輯,長年投入執著創作,曾先後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類銀像獎、埔光文藝小說類佳作、光復書局第一屆春暉青年文藝獎助金等。作品豐富,並以研究七等生知名文壇,其中︽太人性的小鎮︾、︽夜戲︾、︽時間懺悔錄︾等小說集皆以早期金門為故事背景。作品目錄先後收錄在︽中華民國作家作品集︾(1999版)、︽當代台灣作家編目︾(1949│1993)及︽台灣文學作家年表與作品總錄︾(1945│2000)。
︽如果我在那裡︾新書簡介:
︽如果我在那裡︾書寫金門軍事管理、觀光解嚴以及兩岸小三通攸關金門的問題,乃至金門人出外討生活,台灣島跟金門島的政治屬從、經濟關係等。八篇小說發揮寫實、象徵、魔幻等技巧,演繹金門的過往跟現在。(附錄二)為作者得獎小說選刊,共蒐錄四篇。︽如果我在那裡︾除了記載在歷史演進中,金門喪失主體的事實與焦慮,更是以文學關懷之筆,企圖引領本土文化主流,關注「離島文學」議題的力作。
「作者吳鈞堯」簡介:
生於福建金門昔果山,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畢,現就讀東吳大學中文所。寫詩,曾得詩獎,入過詩選;寫小說跟散文,則獲中央日報、聯合報、時報等短篇小說獎,教育部、梁實秋、台北文學等散文獎。著有︽女孩們經常被告知︾(九歌)、︽龍的憂鬱︾(九歌)、︽那邊︾(華文網)、︽金門︾(爾雅)等,現擔任幼獅文藝主編。
︿二﹀散文類
散文類著作包括著林媽肴的︽散浴在火光中的鄉愁︾、楊樹清的︽番薯王︾、陳能梨的︽雲之鄉︾等作品,三人具為鄉親中的散文高手,屢次得獎的楊樹清,今年五四文藝節再度獲得中國文藝協會第四十四屆的報導文學類文藝獎章,而早期即與陳長慶、黃裔等投入文藝創作的林媽肴,本月同時甫獲廿六屆時報文學獎的鄉鎮書寫獎,水墨彩繪同時在台灣開拓一片天地的陳能梨,散文中猶散發著一股濃郁鄉情。
︽散浴在火光中的鄉愁︾新書簡介:
作者以家鄉的蛻變過程及個人的求學成長歷程為主軸,將個人所見所思,透過文字做為記錄,以常民生活史與歷史相印證,全書充滿著擁抱鄉土的熱烈情懷。本文集是作者對飽受戰火摧殘的故鄉做一次深刻省思,這是一本對戰火體驗深層的書寫,也是對家鄉歷史人文風情深入的探索,更是對島嶼生活青澀歲月情感的描繪。整本文集,再度讓你我重新省視故鄉,再度省視自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