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憶往》菜買車來了

發布日期:
作者: 震撼。
點閱率:800

民國三十八年前地區各地市場大皆屬傳統零散市集,談不上什麼市場規模、經濟活絡與商業發展。一年中在清明與除夕前後顯得特別熱鬧外,平常可謂門可羅雀。

但是三十八年後國軍第十八軍團的二十二兵團、十二兵團先後駐防金門,一下子駐守將近十萬大軍,加上島上居民,原本自給自足的農耕已不敷一日所需,農民遂大量種植蔬菜、撈捕魚貨、飼養牲畜、文具行政用品,紛紛湧入市集叫賣,提供國軍、和居民每日膳食及日常生活用品,因而漸漸形成所謂的交易購買商業市場。而早市就是在這情況下形成的。

提起早市從民國四五十至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初,每天凌晨一至二點,隨著一輛接著一輛的轟隆隆呼嘯的菜買車(軍用大卡車)和刺眼的大燈,照亮了原本死寂黑黝的夜空,菜買兵員一到,各市場可說是萬頭鑽動、比肩接踵、熙熙攘攘、異常熱鬧,充滿了生命力與活力也帶給居民無限的希望與願景:::

就以當時的東門菜市場而言,北至現在莒光路貞節牌坊南抵「郊水溝」入浯江溪入口附近,東起「池王爺宮」魚池和「新吧剎」,西以「米粉間」為界,這一帶是當時的交易所在和範圍,各營連部的菜買車一大清早皆停靠在今天的魚會超市到金源利五金行之間的道路兩旁。一輛輛的菜買車一字排開的陣容,真可謂是軍容壯盛。

天矇矇亮,各兵營連部採購結束後,菜買兵員坐上車,菜買車又以呼嘯般轟隆隆的引擎聲漸離漸遠,人們也帶著疲倦又充實的心情一一歇息;但緊接著又開始一天的農務工作,期待白天農作的辛勞,明天的早市生意將會更好。

兒時家父勤於農事,除旱田種上地瓜、高粱與花生等農作,較肥沃的田地則種植成畦的蔬菜,不同的季節皆有不同的農作可收成,每天傍晚父親就把收成好的蔬菜一捆一捆挑回家,等待凌晨早一點左右挑入市場以便佔個好攤位,蔬菜能賣個好價錢,這時母親也來到父親佔好的攤位,整理排好蔬菜,就等待菜買車載著阿兵哥的來到。

頃刻,轟隆隆呼嘯的菜買車傳入耳中,「菜買車來了」市場動了起來,人潮漸漸多了,人聲嘈雜、叫聲鼎沸,「士官長」「班長」「老芋阿」「台灣阿」「少年耶」「阿哩氣」:::招呼聲、叫價聲、七嘴八舌、此起彼落,好不熱鬧。

母親總是希望趕緊把菜賣出去,免得又要堆積一天而造成不少的損失,因為母親賣菜有一套,賣的菜色也多,已經有不少的營連部固定的主顧,每天都會採購一定數量的各類蔬菜,就在一陣討價還價之後終於完成交易,菜買兵付完帳,緊接著就是我們兄弟的事了。

寒暑假時往往在接近凌晨四點多時,父親就會拿著手電筒沿路走回家叫我們兄弟起床一起到市場幫忙送菜,我們兄弟帶著惺忪的睡眼跌跌撞撞找到母親的攤位,母親隨即吩咐我們將阿兵哥已採購好的蔬菜送到菜買車去。

當時阿兵哥採購的蔬菜量動輒百斤,需要兩個人挑著並送到軍用的菜買車上,一路上哥哥用手電筒暈黃的亮光照著漆黑的泥土路,並要隨時提醒我走好路又要看好肩上的扁擔不會滑下去,好不容易看到道路兩旁的菜買車,這時我的肩膀早已因酸痛而抖動起來,只好咬緊牙根以顛簸的步伐,搜尋停靠在兩旁的軍用大卡車,在黑漆中逐一用手電筒檢視母親交代好的車號,找對了車號卸下蔬菜再合力抬上卡車,才算大功告成。

有時人手不足,母親會拜託阿兵哥幫忙將菜送回自己的車上,而叫我跟隨著去以便將裝菜的竹框或籃子帶回家以利再繼續使用,剛開始時有點怕生覺得不好意思,後來才敢開口回答幾句阿兵哥的問話。不久,天色漸漸露出魚肚白,菜買車也一部部夾著嘶吼的引擎叫聲又轟隆隆呼嘯遠去。

不久家中添購了一台人力手推車,此後只要把菜先搬到手推車上再推著走,真是省時又省力,就這樣來來回回的送菜,度過了一段童年的時光。

記得有一次,手推車已堆滿一籮筐一籮筐各營部連單位的菜,我雙手緊握著手推車的把手準備送菜,但堆積如山的菜擋住了視線,我只好靈機一動將手推車反轉過來變成人拉著手推車,只要保持車身平衡菜也就不會掉下去。但遇到下坡的路可就難以操控了,在重力加速度下一時控制不了,車上的菜紛紛掉落下來,真是箇「慘」啊!後果就可想而知。

隨著歲月環境的變遷早市的時間也稍稍晚了,但大概都在早晨七點以前,七點以後整個市場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場景,隨著炙熱的太陽或風或雨的天候人們也不知躲到那裡去了,留下寂寂空曠的街道和路面幾片被丟棄的枯黃菜葉。

現在駐軍已大幅減少,市場面臨最大的挑戰,早市已盛況不再,而隨著地區開放觀光,兩岸小三通的開啟,「大陸街」聲名遠播,熱絡的觀光客,如潮水如魚群般的湧進又豈是當時人們所能逆料的呢!

而那熟悉的轟隆隆的引擎菜買車聲、以及躲藏在街腳巷弄中一身銹色的手推車,那送菜的日子,也只能留在夢中追憶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