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左臉對著人的人──陳祖芬的報告文學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當我讀著陳祖芬的《心靈》一文,她這樣書寫文中的主角祝慶英:「一個普通的翻譯和校對的『心靈』吧。這是一個時常『把左臉對著人』的人」我的心突然震了一下,彷彿被扎了一針,接著作者這樣敘述:「為什麼總要露著『左臉』,因為,她的另一隻眼睛壞了,她的一生,與眼睛的關係極大,她熱愛翻譯、校對的工作,就像一個天真的姑娘去會見戀人那樣沉醉在幸福裡,她只要能看東西,哪怕只剩一隻眼睛,也是快活的。」是怎樣的一種熱愛工作的情懷?祝慶英的精神那樣深刻的撞擊著我的心!
陳祖芬在『心靈』裡繼續用看似委婉卻如江海一般的澎湃文字敘述祝慶英:「然而,眼睛也給她帶來痛苦,假眼可能會驚嚇她的可愛的小學生們,她設想了一個捂著右臉的姿勢繼續教課。她每個月只剩十六元生活費,可這十六元的一部分她還用來給跟她學英語的孩子們購置文具,她的業餘教課是一分錢也不收的。」淺顯的文字,在我讀來是如此的激勵人心,我的情緒在文字裡被牽動,祝慶英這樣一個熱愛翻譯的文字工作者,因著她對工作的執著,她的愛順著朗朗的讀書聲,傳遞如江海的浩瀚!
陳祖芬作者藉著《心靈》一文,將一個熱愛工作的生命生動的、明亮的形象遞送到眼前,祝慶英的所有精力都希望能透過翻譯、校稿和教學,把她的智慧分享給更多熱愛學習的孩子們,她不要報酬,無償的、熱情的,即使要「捂著右臉的姿勢繼續教課」,她都樂此不疲,好像在春陽煦煦中,閃動著智慧的青春舞者,充滿活力的、滔滔不絕的聲音,猶如彩雲上躍動的音符。
作者陳祖芬這樣形容祝慶英的教課精神:「她沒有個人的愛情,卻有對祖國和事業堅貞不渝的愛。她的堅韌的無私的奉獻精神才是內在的東西。……不能不看到她那真誠的愛是一種既微小又偉大的力量。也許,這正是一個中國牌的知識分子的典型吧!」
祝慶英那種對工作的熱愛,那種執著、真誠與無私,直教人透過陳祖芬的文字敘述,彷彿立馬在眼前浮現「一個捂著右臉的姿勢繼續教課」的專注形象,沒有驚嚇的表情或聲音,因為是那清晰、溫婉的教學震懾了學子,為智慧的開悟著迷,沒有人對「一個捂著右臉的姿勢繼續教課」的師者,有所分心。
原來祝慶英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1980、1982年兩次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擔任上海市翻譯家協會理事,她的譯著十分豐富,其中《簡.愛》的翻譯本是所有中譯本最早的,翻譯於1980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另有一本《愛瑪》也是由祝慶英和祝文光(祝慶英胞兄,也是一位翻譯者)翻譯,於1997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是十分暢銷的中譯本,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祝慶英在陳祖芬報告文學的敘述中,讓我著迷於其對翻譯的熱愛與執著,更讓我傾心的是那種對教課的認真態度,想方設法,只要有人肯學,她就不惜一切的付出,即使自己節衣縮食,她也不退卻,這就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直透人心,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更像一朵傲雪的寒梅,中國的精神從祝慶英的身上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