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以後不再開車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文榮。
點閱率:1,388

我在1976年考上駕照,購福特汽車跑天下,八年後掉換天王星兩部國產車。1989年換Volvo2000CC,開了二十一年才報廢。
七年前大兒子換車,把開了三萬公里的舊車交給我駕駛,七年我只開了一萬六千公里,最近有時一個月都沒去動它。
前三部車都是手排檔,三十幾年下來習慣右手換檔,最後一部變為自動排檔,車子開出去,變檔時很不習慣,有一次到山區,停車時,排檔打到倒檔,差一點撞到後面車子,嚇出一身冷汗。
有一次到一家簡餐店午餐,停車時誤踩油門,車子暴衝,即時緊急剎車,車子才沒有撞倒停車場磚牆。轟然巨響,老板出來查看,幸好沒有發生意外。老板從容安慰我:
「人平安就好!」
那頓飯吃起來沒有一點味道。
有一天必須出門,車子大約一個半月沒開,一定要開車。打開車門,發動引擎,無法啟動。
打電話找平時幫我保養車子的阿吉來。
他帶來一個備用電池,接上電源,引擎立刻啟動。阿吉說:
「車子擺太久,沒充電,電源就會流失。」
阿吉設想周全,把備用電池放在我車子裡,萬一車子又發不動,利用備用電池發動引擎。
載妻到銀行處理業務,車子停了十幾分鐘,再發動,引擎又不聽使喚。
打開引擎蓋,才能使用備用電池,發動引擎。坐上駕駛座,以手指頭去扳開關,引擎蓋卻打不開。
妻見我緊張得滿頭大汗,找停車地方的商店老板幫忙。年輕老板伸出右手,二十秒時間不到,引擎蓋迅速打開了。
原來我扳的開關按錯了,扳的是後車廂行李箱的蓋子。嚴重退化的警訊,表示不宜再開車。
我的車停在社區巷道,因定停車位,鄰近一戶屋頂加蓋石棉瓦的鄰居。颱風來時,擔心石棉瓦吹落,砸到車子。造成心理負擔。
最近幾年,冬天到烏來泡溫泉,開車上山,夏天到觀音山散步,到醫院看病之外,很少開車。
平時到都會區,搭乘公共汽車,使用敬老票,每個月六十點悠遊卡用不完。平時上街購物,騎電動機車,因為開車停車不易。
全家出遊時,兒女負責接送,輪不到我開車。過去每星期到觀音山區散步一次,是我開車的時機。要是不上山,開車機會少了,養一部車,也很麻煩。
前幾天車子發不動,找修車廠老板來,他說蓄電池又掛了。上頭記載日期是兩年前。
我抱怨:「平時很少開車,電池怎麼那麼快就報廢了。」
修車廠老板阿吉建議說:「不開車,蓄電池就沒充電,兩年時間一到,就沒辦法再充電,平時沒事開出去兜兜風,要不然車子乾脆賣掉,還可以省下保養費、燃料稅、牌照稅、保險費等。全部加起來,一年費用,用來乘坐計程車,應該綽綽有餘。開車加油還沒算進去。」
老板熟識多年,保養汽車極勤快,收費公道,車子請他保養。他積極建議:車子不開就賣掉,年份越久,越不值錢。
兒女們也反對我再開車,年紀大了,反應遲鈍,開車風險高,害人害己。算算我開車的時間達四十年,除了幾次超速遭罰之外,沒有肇事紀錄,算是符合好國民的條件。
大兒子確認我決定賣車,立即通知保養場老板介紹中古車行派人來估價,估出雙方滿意價格,立即成交,速戰速決。
第四部車相處時間短暫,又不常使用,注入情感不如第三部車,車行老板把車開走時,沒有太多的依戀。也不必為四月底就要繳交牌照稅七千多元傷腦筋。
交通單位擬修訂七十五歲長者必須通過身體健康檢測,重新發照才能開車上路的規定。車子賣掉,一派輕鬆,解除了車子相關問題的困擾。放棄身體健康檢測機會,慢慢淡忘往日開快車奔馳的日子。以後不再開車,凡事有個開頭,總有結束的時刻,就讓我四十年開車的歷史,留下完美的句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