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方傳說》池王爺與六姓府─後湖鄉眾的守護神─

發布日期:
作者: 許丕華。
點閱率:1,511

屬於浯洲嶼十九都後浦保的後湖鄉,是明萬曆辛丑科會元、授翰林院編修、文章甲天下許鍾斗的故鄉,村中建在「金龜穴」上的「昭應廟」,不但是合境善男信女的信仰中樞,也是鄰近海防部隊、水陸戰車、運輸象連(防區運輸部隊的大象連駐後湖海濱)及長城堡官兵們頂禮膜拜,祈求保身平安的殿堂,砲戰期間,來襲的砲彈不是飛過頭,轟向大海,就是落在營區外,而且幾十年來也未見「水鬼」膽敢騷擾。每見退伍梯次之期,許多應退戰士都是喜沖沖地帶著金牌、供品、錦旗、燭台、鏡匾前來答謝,有的平安回家後還寄來繡彩、爐敬、神襖等禮品表達受神明庇護的謝意,香火的鼎盛,遠近聞名。

廟中的主神是分爐自對岸同安縣(現已改為區)馬巷街「元威殿」的境主「池王爺」,其次是來自晉江市東石鎮白沙「鎮江宮」的「六姓府」,其他神明有關聖帝君、朱、邢、李、溫、蘇及廣澤尊王等王爺。凡村中之大小「鄉里社事」均拜請「池王爺」及「六姓府」出壇指示。讓村民鄉眾拜服的是任何疑難雜症,舉凡天文地理、旱潦災異、山警海變、診病符籙、擇日出行,只要「王爺」指示,都能一一化解處理。「池王爺」乩童許加學,「六姓府」乩童許丕泰及「聽字筆頭」許加乙、許秋木、許清啟等人服務神事數十年,備極辛勞,奉獻良多。現除許清啟外,均已先後作古謝世,現在新乩童、執事、是經鄉人組團於八十六年前往馬巷及白沙,分別向「池王爺」及「六姓府」以一百二十拜虔誠求乞,於返金後再依「觀王爺」程序,先後承新頭「蘇王爺」,下坑「恩主公」指導牽引,在「神明」慎重擇選下,池府、六姓府、朱府、蘇府、關帝爺及中壇元帥太子爺等新乩一一出列就位,又在「坐禁」、「出吉」,向邑主城隍登錄報備後,正式執行「神授」任務。其中「六姓府」及「朱王爺」新乩並曾由村中長老護持下前往白沙「鎮江宮六姓府」祖廟,作五天四夜之請訓,完成「受印」、「開符」、「開劍」(見血開劍鋒)等儀式。(筆者與賤內有幸奉長老之命隨行,在白沙村過五天四夜四十年代式之清貧日子,每天數次由當地老乩帶同新乩起童,赤足奔行於碎石土面的宮埕,至凌晨二三時方息,足底竟無任何損傷,同行鄉親莫不稱奇。)

「昭應廟」不知建於何年代,為一般閩南格局三開間,一落一拜亭之建築,規模雖不大,但木彫陶塑,剪料造作,精細典雅, 前一塊青斗石拜墊型的石版,是村中孩童嬉玩丟銅板的目標點,有一凹塢處已光滑下陷,如非受千百萬次銅板丟擲磨損或多少百年來不斷地觸碰,沒法那麼光、那麼深,這應是幾十代來孩童們共同的快樂記憶。廟殿的門聯是「戶外金龜長遊泗水,庭前玉印永壯湖山」,門楣上掛的是一方古匾,上款為「光緒旃蒙作噩陽月」,下款署名的是「許公淵率男春時,孫贊商立」,中間是「湖山福主」四個隸書大字,根據上款,獻匾的時間是清光緒十一年(歲次乙酉)十月。(旃蒙作噩是太歲天干地支紀年的符號,出自「爾雅‧釋天」,天干是歲陽,地支是歲陰,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因過於繁複疊架,自來除資治通鑑在各朝代「紀」的起迄年代外,各卷均無引用,民間曆書則僅在首頁書明,如:九十二年太歲癸未年,歲干名昭陽(癸),歲支名協恰(未),其他無有延用,惟曾在縣籍書畫家吳鼎仁兄贈送筆者的畫冊中使用過)算來已經有一百一十八年了,現在,後湖的民眾已經將「昭應廟」中諸神視作是千秋萬載、福慧無疆的「湖山福主」。前年已增建戲台,週邊裝設路燈,廟埕舖設花崗石地磚,已是村民工餘休憩之所。

「池王爺」是後湖境主,村民尊稱為「祖王爺」,又因神像先後有兩尊,再以「大祖王」,「二祖王」加以分別。馬巷「元威殿」祖廟的池王爺稱為「總巡王」,據該殿管委會副主任委員陳遠枝先生告知,「總巡王」係南京人氏,姓池名連,號逢春,字德成,為一武進士,在蒞任途中代民試毒身亡,化解人間重大災厄,受封為「總巡王」代天巡狩,神像造型為黑臉,圓睛,長髯,著蟒袍,左手扶玉帶,右手按腿,不怒而威,怪不得瘟神惡煞會退避三舍,神威所及,國泰民安,據元威殿統計分爐台灣各地已達一百八十餘處。金門則以金城鎮東門「代天府」廟貌最為雄偉,每年到馬巷進香請火者,人數亦達百人,二十年前曾與王致祥兄言及如能舉辦全金門「池府」環島巡安,必是神威遠播的空前盛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