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鮟鱇魚 

發布日期:
作者: 卡稱。
點閱率:1,836
字型大小:

已經不太記得那本書的封面顏色跟書名,但記得內頁有許多黑色,那是深海魚類生存的環境顏色,裡面記錄了許多深海底棲魚類。那是一本小學三年級畢業時,班級圖書館結束的贈書活動中,老師送給我的書,也讓我認識了鮟鱇魚,又名燈籠魚,一種神祕又充滿魅力的深海魚。
鮟鱇魚有著黑褐且斑駁的顏色及凹凸不平的表皮,頭部寬扁有如鏟子的形狀,但向後延伸馬上收成尾巴。口器很大還帶著尖刺的利牙,頭頂上掛著自背鰭演化形成的釣竿,釣竿頂端會發出亮光,是來自上百萬隻的發光菌,也因此有燈籠魚的稱號,發光的部位是用來吸引黑暗深海世界中的其他魚類,幫助補食。平常靠著腹鰭貼著海底移動,當有其他小魚小蝦貝發光體吸引過來時,會甩動尾鰭躍起,並長開奇大無比的口器,捕食隨著水流而入食物。
當時看著書上鮟鱇魚的照片,覺得這魚很醜,但身體構造卻演化得相當具有功能性,似乎為自己的生存付出不少努力。但其實鮟鱇魚中生存優勢較高的是雌性魚,雄性魚則傾向寄生在雌性魚身上,憑藉著靈敏的嗅覺找到雌性鮟鱇魚後,用利牙咬住後不再放開,且身體除了繁殖功能構造外全部退化,可說是為了繁衍下一代完全犧牲了自己。
後來,那本讓我認識到鮟鱇魚的書弄丟了,曾經想憑著印象在網路上想找回那本書,或買到類似生動的深海魚介紹書,但都是落空,買了許多書都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但後來讓我認識了一本描寫魚類,但卻是令人難過的書「海鮮的美味輓歌」。這本書描寫各種米其林美食或是名家餐廳端上桌的海鮮,其實都是各種破壞海洋生態捕撈方法所成就的,其中第一個篇章便提及鮟鱇魚。
鮟鱇魚因為長相醜陋,且因生長於海底,體內寄生蟲較多,本是不受歡迎的食用食類,但在經過一位法國美食家的節目「柴爾德請客」中介紹了與一條重達十多公斤的鮟鱇魚奮鬥,且如何把這怪魚的頭顱砍掉後,鮟鱇魚竟一炮而紅,直至現今。也因此底棲的鮟鱇魚面臨了大量的捕殺。
鮟鱇魚的捕撈方法是對海洋生態傷害最大的底拖網捕撈法,船隻架設著圓錐狀的漁網,以每秒1~3公尺的緩慢速度,鏟過整個海底,把所有的海底生物刮進魚網內,即便是帶有完美保護色的鮟鱇魚都無法倖免,另外常見被捕撈上來的包括同為底棲類的魟魚,許多其他種類的底棲魚類也難逃。專業的生物學家與漁業業者曾對海洋捕撈方式破壞力評分,以破壞力最高為100分,結果底拖網獲得91分。儘管如此,美國曼哈頓市中心的高級餐廳仍舊提供香煎鮟鱇魚尾,日本仍十分喜歡鮟鱇魚肝火鍋。
關於海洋保育,我們能做的或許不多,也非完全的不食用海鮮者,但是多了解每種魚類的捕撈方式,並尋求使用友善捕撈方式的魚販,在購買時主動詢問也是改善整體漁業捕撈方式的小小助益。且隨著許多歐美國家開始推動永續漁業,將捕撈方式公開透明,有助消費者選擇,希望我們都能主動做個聰明且愛護海洋的消費者。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