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
大道至簡,獨立而正確之思維力;此「惟教育是賴」!而其法門在於閱讀,「尤其是閱讀古今中外經典,方能遠見宇宙!」進而「正言金門大學」,希望善用金門地理位置,又無藍、綠惡鬥之良緣,「書院講學於金大」:紹昔日新亞書院精神,使金大成為一座根於華夏,遠瞻世局,「新儒家」講學之重鎮。在「一池清水,二樹半抱,每小留,輒有雲景天光相伴,情趣而悠蕩」校園下,蔚為貝爾(D. Bell)等所期待:「教化社會之重心」!乃至建孔廟:「以禮學八侑祭孔,引領金門祭拜禮儀;以樂學詩教頌孔,開啟金門雅樂。」
秉此思維,自然衍生了「正言朱子」等拙文,並引出「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諸公案,期盼導正朱熹及燕南書院等浮議,以全《文史通義》之義理。乃至此間神道設教,讖緯愚民之舉,也以《禮記》導正之。終究,只有眼正,行履方有可成。只是,身似寒空掛明月,每有何處招士魂之慨!
***
士魂何尋?正如滄浪之水,惟人自招!且看山水清遠,草木有情,兩相造化,成就天地大美。人秉靈性,涵蘊其中,能不激起氣節應巍如山;人情宜柔似水的感興?回塵往事,從嫩綠之彈鋏稚情,到壯歲之刻骨深情,至無名之悲憫真情,白雲蒼狗,何以香如故?只因蒼茫寂淡之出世情懷,和不捨眾生之入世情操,早已脈脈會通。更隨著流光的蛻變,益發體悟到「有人問我西來意,笑指長天落晚霞」的自在與堅持。
但徒有桑梓情等自在與堅持,終究只是壼中日月而已,猶無法得其物外山川,更無法輝映「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的至道。幸而,一朝風月不昧萬古長空,看江山無限,盈虛有數,怎不興起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的春秋志節,不負此生!如痛於當局對「八年抗戰」之漠視;自絕於「香火傳承」等大義時,雖痛仁人志士,或已乘鶴歸去、或已自逐海外,心靈上的孤寂,與壯志成灰的創痛,正如深秋中,繽紛淍零的落葉;卻無改一劍獨行之志節,更幾曾鳴鼓討伐之!
同樣,當返觀國共恩怨時,也大筆直指:回首國共來時路,說明了國共內戰本無「匪」,賣台也不分藍與綠。敵或匪、藍與綠,純是政客操作下之芻狗!是以如何唾棄政客之機心,切悟我們才是歷史的領航者,方能同體一笑泯恩仇的悲念,也才能深耕和平啟生機的普世價值,這方是我們悼哭神州忠魂的春秋史觀!
一劍倚天定乾坤!惟仗一生為故國招魂的執著;惟憑返指五嶽和三江的志節!當面對漫天遮地,自絕「中原衣冠」等春秋大義時,惟秉不絕如縷持香案等使命感,振鼓傳檄,指點江山,疾言對身處極不對等之我們,當何去何從:是盲從於關門自噓的台獨夢?或屈就於紅旗壓境的統一魘?當然不是,而是「小事大以智」之慧!
「小事大以智」之慧,在於認清「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等民族大義!只要我們回溯「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等義理,同認均為「手寫漢字、口說漢語、身被漢姓」之炎黃子孫,中共即無用兵之藉口。在此良方下,我們即可就中華民族之「繼承權」、「代表權」等,與其展開一場以書代劍的「正朔之辯」。我們更要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霸氣;且讓我們以此九天志,高擎民族為民所有;民權為民所治;民生為民所享之左纛,共赴國是,再創華夏新世紀!
***
「……如是我聞,百千萬劫,恆河之沙,汝謂是夢,我謂是真……」蒼茫夢境中,是誰傳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餘音。殷切切,擾人夢,亟待高山流水人。且藉「隱者之歌」以唱和:「莽莽蒼蒼兮,何處望神州;日月麗天兮,金甌何搖影?懍春秋執大一統,念蒼生為憂民切!孤峰笑傲兮,書劍長歌:振衣立杏壇,濯足映古風,慨承天地之心兮,不正風雨書聲事!」方知塵緣難盡,豈是挑燈看劍而已,雖嗟歲月蒼顏,寧移悲願之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