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在沙漠中撒下一粒胡楊種籽─記溫世仁先生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炳洳。
點閱率:699

關於沙漠中那些枝幹身軀充滿魔幻寫實的胡楊,有這麼一個講法:從種籽落地到長成需要一百年、從長成到無力經受風沙襲打而傾倒至少是一百年、從傾倒到徹底風化消失又是一百年。

三百年講述的是沙漠中一粒胡楊種籽掙扎、生存及老死的故事。

溫世仁先生,正是這樣一位在沙漠中數著自己腳印前行,並在每個腳印裏撒下胡楊種籽的奇人,他是一位真誠希望沙漠變綠洲,而且身體力行的勇者。

第一次 看到沙漠是在寧夏與內蒙邊上的騰格里的餘脈毛烏樹沙漠。站在沙丘高處是一望無際的沙海,一邊是被劃入銀川、中衛旅遊線的滑沙場,一邊則被蜿蜒在沙漠中騰遊似蛟龍的黃河給切斷並圍著。當你在沙上狂奔,看烈日下自己的影子在柔軟的、金黃的沙上爬行,任誰都只能相信:沙漠是風和太陽的故鄉,也或許,是某些寂寞枯骨的魂歸之所。

第一次 看到大型風車陣,是在往新疆吐魯番,過達阪城的路兩側。不同於沙漠,準確地說應該是碎石漠。白色巨大的風車,沙沙地的唱著王洛賓逝去的情歌─「達阪城的石路硬又平呀,西瓜嘛大又甜吶,那裏來的姑娘辮子長呀,兩隻眼睛像月亮。」路過達阪城,都停車在路邊吃到了不大但還算甜的西瓜。雖然,沙漠裏的路修得極好,但是,千百年來,那兒生活的百姓,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你不會相信,這一片不毛之地,是你命中注定需要救贖的地方。

第一次 和黃河零距離接觸是在甘肅蘭州。那一天我和懷著身孕的太太漫步在五泉山,走過摩崖石刻、穿過小徑、拾級而上。遍覽五泉,聽梵音清唱。最後坐在山頂的大樹下品茗─三炮台。享受茶葉、龍眼、枸杞子、冰糖潤喉的舒爽,靠在躺椅上任清風拂面。我很滿足於那份閒適,以為整個蘭州的「綠」全擠兌在這五泉山上。而整個中國的「黃」卻都流進了腳下的母親河─「黃河」。這一綠一黃就是大西北生命的原色,綠的是希望,黃的是現實。

第一次 在荒野夜宿的經驗是在秦嶺,在車燈熄滅後,整個曠野唯一的亮光,就是在瞬間著了火的車子。我和妻子裹著一件被子,另一對朋友夫婦裹著另一件。我們睡在三星客車後座,回民司機載著我們連夜從西安出發,直奔甘肅天水。車子在山路迂迴顛簸,朦朧中聞著怪味,前座冒起了煙,司機急促的喊醒我們下車,緊接著車子就著了火。撲滅後,四周死黑死黑。天上沒有星光,伸手不見五指。寒風嗖嗖,牙齒嗑嗑作響。貼著車子挨到天微微亮,才循著狗吠聲找到了一戶人家,要了杯水,問了路過寶雞的長途車停靠點。天亮,才發現我們在秦嶺山上的一堆堆土墳邊熬了大半夜;放眼,都是貧瘠的、高高低低、錯落無致的梯田。

第一次 走進窯洞,是在陝西周至仙遊寺舊址的山崖邊。剛剛吃了從木軋子壓出來的 烙麵。幾個朋友叫來了輛蹦蹦車開往仙游水庫的山上,山邊一排窯洞特別惹眼。看見一位老農拿著鐵耙子耙著晾在窯洞口的玉米,一隻大狗守著另一個洞口。我們順著黃土山壁爬上,走到窯洞前,狗一陣狂吠,洞裏沒人出來。洞口上端懸著面鏡子和一小塊黑布,不知與辟邪是否有關。走進洞裏,一陣涼爽快意的感覺,頓時澆熄了洞外的溽暑。剛剛勞作的農民靠在木椅上微笑相迎,左側土炕上躺著的不知他母親還是老伴。反正,黃土地上的人民,看起來總是比實際年齡都要蒼老些。洞內簡單到可以說:沒有什麼─除了一個灶和一兩樣農具。

第一次 住進窯洞,則是在去年。朋友駕車從西安出發,走了五個多小時,一路經過有兵馬俑的咸陽、有文革期間下放造反派的永壽、有蘋果之鄉及唐太宗昭陵的禮泉、有樹立武則天無字碑的乾陵之乾縣,從路邊買了兩顆西瓜抱上車,最後走進大山,在山路又走了好久,然後,一陣不太搭調的涼風吹來,眼睛的視線裏擠進了一座小水庫,然後變成大水庫,最後竟是一座大到不行的超大水庫,不知道的人只會說是嵌在群山中的湖。朋友的妹夫─一個原本應該屬於繁華都市西安的年輕小夥子。獨自住在山邊窯洞裏已經大半年,編織著將黃土地變黃金的青春夢想。車子跨過水庫放水口,任何不屬於這片大山的外來者,都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懾。水庫四周的山壁上,上、中、下三層,密密麻麻的窯洞,像蜂窩。沒有人住的窯洞,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變成你的家。朋友的妹夫用一畝不到兩百元人民幣的代價承包了一大片山頭。他有四口窯洞,一口井。在遍地的野生酸棗上,雇人嫁接了近兩萬株的紅棗,同時還養了幾頭羊、雞鴨等,還有隻一直陪著他的狗。他渾身上下全是被蚊子叮咬的疤。他的新婚妻子─朋友的妹妹也跟我們一道來。男人的決定讓妻子紅了眼眶,他安慰說:湖面結冰時,他就可以找人泡茶聊天。湖的對岸,有另外一家和他抱著一樣想法的人。他們都是黃土地裏試圖改變命運的青年。

第一次 覺得自己變得有些宿命,是在五、六千米的岷山頂的小西天尕米寺,看著那些單純天真、見來客就害羞閃躲的小喇嘛。站在路旁,就能看見遠處白雪皚皚的山頭,誰都應該會相信,這兒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看著微駝的藏民老婦摩挲著金光燦燦的轉經筒,橫披赭紅色架裟的喇嘛在陽光下忘情的「辯經」。一片烏雲飄過,瞬間竟飄起了鵝毛大雪,而陽光,在不到十分鐘以前還和煦的照著。牧民的板車上堆著高高滿滿的麥稈或牧草?人躺在上頭。在雪中,這幅畫浪漫得令人心醉。但是,下山的路,儘是寸草不生的花崗岩石,沿著岷江時上時下、江左江右穿行,路過羌族聚居區,不到五百米,便見兩車翻倒路旁,還有另一遊覽車掉進江裏。路的艱難險阻,讓人不得不對天堂多所踟躕。

(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