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為總統寫講稿

發布日期:
作者: 許丕華。
點閱率:623

八十年以後,被阿扁罵「老番顛」的李總統,出現了許許多多像販夫走卒脫口而出的言論,事後再讓府、院、黨忙得雞飛狗跳地澄清,補充,詮釋、說明,有時候還害得媒體背上「斷章取義」、「誤解總統意涵」的罪名。像我們這樣利害圈外,八竿子打不著的代打者,充其量的只是奉命代筆而已,自是要「不沾鍋」先求自保才是上策。

八十七年的講話,讓總統開宗明義,直接了當地表明「首先要藉此機會向全國的青年朋友祝賀青年節快樂,也要向在座的優秀青年代表與青年獎章得獎人,表達由衷的祝賀與嘉許,由於各位在不同崗位的優異表現與傑出的成就,已為全國青年樹立良好的榜樣。」接著是闡述國家的成長、進步與安然渡過亞洲金融風暴的嚴酷考驗,並提出與青年共勉的意見:一、心靈改造的步調不能停頓。二、關懷社區的熱度不能降低。三、發展高科技的進程不容干擾。四、對歷史責任的認同不能模糊。這第四點才是全篇的核心意見,筆者意圖讓總統先生自己說出對統一的責任與使命,澄清外界對他有「台獨傾向」的誤解,也讓他在「台獨」的路上知迷而返,文中是這樣寫的:「兩岸分治已半個世紀,但兩岸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卻是一致的,廿一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是一個不容置疑的趨勢,世界華人社會的大結合也是華人的心聲,中華民國在台灣肩負中華文化宏揚的責任與中國統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能拒絕這個神聖的歷史召喚」。看來這段話是白寫了,不過還是不死心地!每年在篇後都要大家一起恭祝,中華民國國運昌隆」。

八十九年我們經歷了「九二一」大地震與「三一八」政黨輪替的雙重衝擊,青年朋友愛國之心依然熱熾,我們提出「攜手同心建家園,超越精進跨世紀」的慶祝主題,在講稿中強調「促進兩岸交流,營造兩岸共存共榮的局勢,經由民間彼此的密切互動與經濟商機的互惠互補,促進官方的良性對話,這是兩岸發展的利基,更是中國立足世界的希望。」看來是共鳴有限,白費心了。

「代書」任務執行到新政府出現,已是心餘力拙,雖然江郎才未盡,也近乾涸,基於職責,勉力就是,三年來為總統寫的不算,還要寫行政院長與內政部長的,意願雖已低,可是更用心、更專注、更精采。九十一年,我們藉總統的「金嘴」,痛批青年的心態是「率性又任性,一切以自我為優先,什麼公平、正義、公眾利益、社會規範,都一旁涼快去,只要達到目的,什麼是尊重、什麼是禮讓、什麼是包容、什麼是寬厚都可以不顧,強調奪理、自圓其說、硬拗、巧奪、扭曲、轉移目標、偏離焦點也就不足為奇了。」勉勵青年要時時懷抱著感恩惜福的心,減少對立、化解仇恨、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

九十二年的三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時,阿扁總統面對全國青年代表與全國媒體,神采飛揚,面帶微笑,用愉快而高亢的語調講:「阿扁要特別期勉青年朋友,以「真情」、「真愛」來愛護台灣這塊土地;用「信心」、「決心」來擔當重責大任,全力以赴,做社會的「暖流、清流、中流」人物。到此為止,今後大概不必再為稿子操心了。

自己份內的工作,非做不可,該為誰寫的講稿,也非寫不可,意願越寫越低,心中越寫越凝,沒有一點喜悅,也沒有一點成就,只是完成任務,繳卷了事,但每一個字都出自良心與良知,雖是應景,但不是應付,只是稿中的見解是否正確,理念是否完整、思慮是否周延,深度與廣度夠不夠,答案是「沒有答案」,也無從評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