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二○○三年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遊程規劃追記

發布日期:
作者: 吳秀嬌。
點閱率:785

來金定居即將兩年,我最大的感想就是:金門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原野上的花草樹木,天空的飛禽、地上的動物、水中的游魚,都有寬闊自在伸展的空間,只要你願意,你的生命價值就可以獲得充分的發揮。

搬來金門那年(2002年一月底),奉了夫命進入地區最高學府金門技術學院就讀,從此可說繼相夫教子後,開啟我人生的另一段里程碑,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參與了幾項重要活動的策劃,重新發現了自己的潛力與專長,我必須歸功於金門技術學校的訓練與提供的學習機會。2003年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動員令下達時,班上同學一片哀嘆,繼碧山文化節、古寧頭石蚵文化節之後,同學們聽到辦活動無不嚇得退避三舍,但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對於建立金門成為閩南文化的重鎮,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同學們只好一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擔當,拿出拚命三郎的精神,全力以赴。

◆遊程的規劃的經過:

我分配到的任務是安排十二月七日的半日遊,首先依照參加的人數規劃了甲、乙、丙、丁四條路線,每條路線安排了三個景點,後經江老師的指示,賦予每條路線不同的名稱,以突顯每條路線不同的主題,因此規劃了自然村落之旅、戰地風光之旅、僑鄉洋樓之旅、歷史街區之旅等四條路線。慫恿我去讀書的另一半,為了實踐當初幫我做功課的承諾,陪著我把四條路線反反覆覆的計算討論了許多次才定案。在一次上課中,江老師提到沒有夜間活動,請大家想想有沒有什麼主意,安排與會百餘位的學員和學者晚上的活動。他們多有來自台灣、大陸、日本、香港等地,許多是第一次來金門,對此地充滿好奇與嚮往。我想起好友慧玲多次與我談到她在西園居住的經驗,與當地村民一起生活的愉快回憶;她的朋友來金門旅遊對此地的讚嘆、流連忘返,我突然有一個想法:金門百姓熱情好客,何不在白天的行程完畢後,把我們的與會嘉賓送入自然村的傳統民宅,與當地社區民眾近距離的接觸,創造學者、專家、基層民眾直接對話的機會,也許經由這種交流,會使我們地區百姓重新審視自己傳統村落的價值,進而肯定、珍惜固有的傳統文化。這個構想得到老師們和同學的認同後,由於時間已經十分急迫,經由另一半鼎力協助後,把半日的參觀訪問又做了一番調整,隨後數日緊鑼密鼓的聯繫協調,終於在活動前五天把整個導覽及家庭茶敘活動定案。

◆規劃的內容:

參訪日期為十二月七日下午1:30-21:00。安排四條不同性質的路線,如自然村落之旅、戰地風光之旅、僑鄉洋樓之旅、歷史街區之旅;夜間茶敘的的遊戲規則是商請住在閩南古厝的居民,和與會學員泡壺茶談天說地。預定參加人數約為一百五十人,因此與交通組協商,請其租用四輛大型巴士。為製造更多認識新朋友的機會,把報名的次序打散,使學員隨機分配到各車中。

四條路線四部車,人數在四十至四十五人左右,每車配置兩位隨車導覽,三位隨車服務同學。含司機、工作人員計二十五名。

自然村落之旅的路線:救國團出發前往瓊林宗祠,邀請地區專精史學、金門古蹟、宗廟研究專家李增德老師擔任定點導覽;榮湖後浦頭聚落則情商了金門族譜研究專家,宗廟祭祀禮儀表有獨到研究黃奕展先生負責解說;山外迎賓館號稱地區戰地政務時期的五星級飯店,委由自金防部退休的政參官、熟稔軍中事務的陳家興先生擔任軍事坑道導覽解說,隨車義務解說員為專業導遊陳麗琳小姐和金湖國小楊依瑾老師。

晚餐後的家庭茶敘,商請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宗孝先生安排在海珠堂舉行。

戰地風光之旅:首站前往古寧頭南北山村落造訪古戰場,由當地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沃士先生擔任解說;第二站成功陳景蘭洋樓由服務於稅捐處、觀光局義務解說員王賢德先生擔任;浦邊民居與洋樓則由當地民何應權先生接待解說。隨車義務解說員是由湖埔國小陳玉老師和王賢德先生負責。

這條路線考慮村落的特色以及居民人數,把一車旅客分散至三個自然村的家庭中,珠山家庭茶敘委請社區協會理事長薛永寬先生負責接待;金門城家庭茶敘由金門城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倪振瑞先生總其成;古崗村家庭茶敘是由金門技術學院運動管理系主任董燊老師親自接待。

僑鄉洋樓之旅:前往后豐港參觀洪旭故居及洋樓,由洪文章老師講述後豐村的歷史,社區營造員洪德舜先生解說水頭商港興建後對後豐港的影響;第二站安排充滿僑鄉風情的水頭洋樓群,由長期鑽研水頭歷史文化的許獨鶴老師主講,建功嶼週遭充滿生態之美,由服務於工務局的許勇為先生解說,戰備工事則由觀光局駐點解說顏培修先生導覽戰地歷史。隨車義務解說員許勇為先生與許獨鶴先生,負責沿途的機動解說。



夜晚茶敘分別前往三個自然村,湖前家庭茶敘由陳進興先生安排在陳育雨老師家和百歲人瑞訪談,浦邊家庭茶敘則由浦邊居民何應權先生,安排浦邊村的導覽與接待;成功家庭茶敘,由文化義工陳森照先生居間聯絡安排,請與會學員參與社區的活動。

歷史街區之旅,安排的第一個景點,基於動線的規劃,列入了壯觀的翟山坑道,由熟悉坑道歷史、並長期擔任軍中外賓解說導覽的陳家興先生負責;第二站是拜訪明代老街,由生長在金門城、熟悉該地鄉土歷史的義務解說員陳世宙老師負責解說;第三站前往金城後浦老街,由擅長傳統建築與民俗文化的許維民老師,帶領學員漫步後浦老街,解說老街的民俗風情。隨車義務解說員:陳世宙先生、胡紹武先生負責沿途的機動解說帶隊。

晚上分成兩路前往后豐港宗祠與村民茶敘,由當地社區營造員洪德舜先生負責接待,水頭家庭茶敘則則商請蔡祖求老師、黃耿駿理事長協助接待。

本活動首先協調接待組進行編組,把所有學員按照報名先後,隨機分配到四路線中,擴大學員交流的機會,活動開始前三天,和隨車導覽進行活動前的磋商,由於他們有豐富的導覽經驗,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使遊程的規劃更加嚴謹可行。

◆實際執行的情形:

這次的隨車導覽由於許勇為先生的見義勇為,熱心的居間聯絡,找了另外八位資深熱情的義務解說員,首先奠定了活動成功的基礎。

十二月七日當天中午救國團用餐完畢,小不點麗琳扯開嗓門,請各位學員按照名牌上的編號上車,各車導遊並主動邀請未納入編組的學者來賓,依個人喜好選擇路線,與來自各地的學員同車出遊。此時的我恨不得有四個分身,能分搭四車,聆聽各定點導覽的解說,正猶豫間,一點卅分各車司機準時發車,四部專車各奔前程,霎時現場人去樓空,我及時加入僑鄉洋樓之旅。一上車,隨車導覽勇為兄與獨鶴老師詼諧幹練的演出,令我深慶得人,因此我深信其他各車的情況都會十分順利,果不其然,途中我一一向各車隨行服務的導覽和同學詢問時,得到的回報都表示一切ok。各定點解說專業生動,讓與會嘉賓充分領略金門歷史文化之美。最後一站各車匯集在浦邊用餐,早到的由浦邊當地的接待同學引導介紹,由於人手不足,晚到的隨車義務解說員此時充分發揮臨機應變的能力,親自上場解說,使半日定點導覽畫上圓滿的句點。

晚餐後又展開繼半日遊活動的另一齣重頭戲-家庭茶?。由於本地缺乏夜間活動,但自然村濃厚的傳統文化與熱情淳樸的民風卻是地區一大特色,故請各村長老協助主辦單位,安排居住在傳統閩南古厝的居民,招待遠來的嘉賓,讓外賓能有機會更貼近居民的真實生活,領略道地的金門風情。由於是初次嘗試,為使活動能順利進行,特情商資深解說員擔任隨車導覽,除了隨機解說外,主要任務是在這項家庭茶敘中擔任溝通與潤滑的角色。為方便各接待社區安排接待事宜,事先已由技術學院統一發函至相關社區。由於交通組同學的靈活的調度支援,整個活動進行到晚間九點半左右,中間也發生了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所幸隨車導覽及服務同學的沉著應變,應付得宜,終於在賓主盡歡的情況下圓滿完成。活動結束後,消息陸續傳回,與會的嘉賓對這樣的安排非常開心,認為這的確是別出心裁的夜間活動,有些並把當日所見所聞,做為論文報告時的題材和佐證。能得到這樣的好評,在此謹向所有參與這項活動的同學、導覽夥伴、接待社區家庭致上深深的謝意。

◆一點感想:

這次的活動進行到第三天時,我們經常受到與會嘉賓再三的讚美與致謝,感謝主辦單位提供的服務,讓他們對金門留下美好難忘的回億,正如北京大學齊東方教授所說:「帶著淡淡的鄉愁離去」。這次『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觀光管理系江柏煒老師及運動管理系董燊老師的帶領下,全體師生日以繼夜的投入,終於把一個高難度的國際學術會議成功的推上金門的舞台,成功的背後包含的是數不清的艱辛與努力,理應得到熱烈的掌聲,遺憾的是這項活動由於忽略了包裝,以致未能得到應有的肯定,實在是始料所未及。但這點也可做為金門日後辦理大型活動時的借鏡。

金門是一個可以創造奇蹟的地方,它有俯拾即是的題材和資源,只要善加規劃就有無限的可能,進而使夢想成真。這次導覽和茶敘活動的規劃,只是開發了自然村內一小部份的社區資源而已,換言之,若能成功的發掘並整合每個自然村的的資源,就能形成藏富於民的社區產業,一個獨特魅力的新金門就指日可待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