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柑的啟示
記得清明節一過,上市的橘子已接近尾聲。
那時,市上賣相好的桶柑,一斤價錢大約49元左右。橘子的水分多,一斤的橘子只有區區幾顆,買起來有點心疼。
有一天早上在一家水果行,看見如小山般表皮焦黑,但蒂頭帶有翡翠枝葉的橘子,3斤標價50元。
我走上前,問賣水果的老闆娘,「長得髒兮兮的橘子賣得怎麼樣?」
「乏人問津,真後悔進了這批橘子,會虧本。」
「橘子的表皮為什麼這麼難看?」我想考考老闆娘對橘子的認知。
「是太陽曬黑的,其實橘子的果肉甜度和水分都是一級棒。」老闆娘皺著眉頭回答,「你要買嗎?」
「要,我買6斤。」我遞給她100元。
老闆娘的臉色好轉許多,很慷慨的秤了7斤給我。
我提著重沉沉的橘子,一邊走一邊笑。
年輕時的一年寒假,我曾住在大姊山上的家裡。
那座山種滿了香蕉、橘子、蓮霧,由是我對果樹稍有一些知識。
譬如說長相難看,表面如被火燒過的橘子就叫火燒柑。火燒柑的由來,據大姊告訴我,是說橘子表面被一種蟲子咬過(現在查網路才知道是銹蜱)。橘子為了自保,表皮會變得粗黑不堪,但甜度反而增加。可以說,這種橘子最好吃。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由火燒柑的由來,我突然想到了學生時代讀過唐代柳宗元的〈郭橐駝傳〉。
郭橐駝彎腰駝背,奇醜無比,但卻是種樹高手,可以說是植物學家。該文的文字敘述:「凡長安豪富人為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郭橐駝做到了,因為外表的不醒目,反而讓他長知識,擴展視野,成為一方大家。
提著豐收的火燒柑橘子,我聯想到柳宗元的文章,又想到自己曾歷練過的見聞,覺得運氣真好,能買到價廉物美的水果,不禁哼起「台灣好」的歌曲犒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