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火浮生──讀《金門的女兒》札記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正三。
點閱率:1,484
字型大小:

《金門的女兒:陳素民八十回顧》,陳素民口述,洪春柳編著。1968年,陳女士師大美術系畢業,分發金門金城國中教美術一年,洪春柳是陳女士當年的學生。
一、口述歷史的真實性與生動性
口述歷史要在充滿感情的回憶之中重建歷史的印象,是否可信,需要多方面考察檢驗。我抱持著相信的態度閱讀本書,所以比較容易產生共鳴。《金門的女兒》具有口述歷史的真實性與生動性,有可讀、可感、可傳的價值。
(一)走出了后沙村(1948年/陳素民9歲),也走出了我既美麗也哀愁的童年。印象中,后沙村有擋海風的風林,會長出圓圓的翠莓,吃時滿口紅紫酸甜;還有一片片美麗的小紅花、綠草坪,有鮮艷大朵的罌粟花(鴉片花),有長長的日本刀,更有日軍行刑金門島民的哭叫聲。(23頁)
  后沙村海邊的風物如此美麗,童年的聽覺視覺味覺如此清晰,這裡應該是海角的樂園,卻出現日本的長刀,還聽到島民被刑求的哀號,因為金門有八年的「日據時代」(1937-1945)!
(二)金門中學在陳坑。初一剛通勤時,大姐特地陪我走一程,原擬由山外村送至塔后,大姐停步,我屢屢回望;不忍心的大姐只好再送一程,至後園,我又回頭屢屢望著止步的大姐;大姐一聲歎氣,繼續送我至夏興。姐妹揮手道別,我不敢再回望,但心中明白,大姐正站在夏興的高崗上,目送著我前行。(43頁)
大姐陪走三程,最後在高崗上目送,讀者自然興起「芬芳悱惻」之懷。陳素民女士在關愛者的目送中勇奔前程……。
(三)深夜,到李沛老師家,叫門近一小時:「老師,老師,我是阿民!」不明不白失蹤了三天,李老師以為我凶多吉少,久久不敢回應。……「如果妳是阿民,妳把手伸出來,讓我摸摸看。」開小燈,握手以試探,手是熱的,是人不是鬼。(61頁)
  陳素民與同樣保送北商的林姓男同學同行,到霧峰教育廳向教育廳長劉真陳情,兩人都拿到轉學證明!深夜回到淡水李沛老師家,李老師以為鬼敲門,竟然不敢開門!摸了陳素民的手心,才確定是人!61頁的這段回憶,情節之奇絕,結局之溫馨,類比杜詩的意境:「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二、戰地體制與金門的女兒
金門是反共的前哨,經歷多次戰火的洗禮,戰地體制深深影響金門的女兒。
陳素民記得壯丁的父親拿鋤頭到古寧頭戰場搬埋屍體。戰後,軍隊借助民宅成為常態,一排青年軍住在陳家大宅的客廳,一夜之間都戰死了,剩下一個大約13歲的小男丁坐在門檻上哭!駐軍的剩飯、廚餘是陳家重要的補給,剩飯曬成米乾,廚餘用來養豬。體弱多病的陳素民,曾經跟著大姊到河邊洗軍服,大姊體諒她,只要她洗小件的襪子,冬日的溪水太冷,她邊洗邊哭!(30頁)
這麼辛苦洗軍人的衣物,不是免費的。大姊主動負責陳素民初二下學期以前的學費:「為軍人多洗幾件軍服,多洗幾床被單,縫襪底……多方張羅來支付二妹的學費。」(41頁)
小學時期,軍人帶來文化的建設與思想的啟蒙,影響陳素民的一生。(27-28頁)「鄉里有識的老人請軍人協辦私立太武小學」,陳素民從小三讀到小五,政工幹校美術系出身的李沛老師,給予金門女兒「女子當如是」的憧憬!李老師臨別勉勵:「你們一定要讀書,到臺灣來找我!」兩句話化為陳素民追求幸福的原動力。陳素民立志離鄉,要來台灣實現夢想:「我要像李沛老師一樣,會教書,會畫畫!」(43-44頁)「李沛老師和我的緣分尤深。李沛師的奮鬥精神是我的榜樣。」(250頁)
「只要砲火繼續,只要砲彈或爸爸不打死我,我一定要去臺灣!」本書第五章<八二三炮戰>,緊張、迂迴、生動描述渡海來台的過程,那位扛她涉水、將她摔上登陸艇門內的阿兵哥,是生死交關的大恩人!
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受限的,金門的女兒,她能選擇的對象還是軍人。前夫李長齡是孫立人將軍的得意門生,李長齡逝世七年之後,陳素民才與李寶奎再婚,因為李寶奎符合「三同條件」:「1.同姓李、2.同為東北老鄉、3.同為孫立人子弟兵。」(115頁) 從「三同條件說」,可以看出陳素民的情深義重、溫柔敦厚。
陳素民繼承發揚金門的「三大精神」:「遇事,我常以師大、金門為靠山,鼓勵自己:師大以我為榮!我要發揮金門三大精神: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戰鬥不怕死。」(106頁/當時擔任中山女高訓育組長)
謝宗安(1907-1997,自號三石老人,又號磊翁。)是陳素民的書法老師,中山女高同事查復傑組長引見。
謝老正在吃午餐,查組長吆喝:「來來來!我們跟老師喝一杯。她是金門人!」
謝師一知我是金門人,立刻要我喝一杯,以喝酒代替跪拜禮。
我拿起桌上的XO酒杯,一飲而盡!
「好!膽子很大。要學書法嗎?我喜歡豪爽的學生。妳在中山組個『教職員書法班』,我來教!」(165頁)
豪爽喝酒,正是金門精神!學生豪爽,老師也豪爽。陳素民「個性開朗,喜寫大字,喜歡握著大筆行舞於千山萬水」(169頁),書法作品落款「金門」,她表現金門風格!(168頁)
「八十歲的回顧,前四十年的戰爭(1939-1979),後四十年的和平(1979-2019)!」(254頁)經歷過戰爭的人知道戰爭無情、和平可貴!金門在前線抵抗中共的侵略,中華民國才有數十年的和平!吾師樂蘅軍教授在<戲水浯江後之餘意>一文中說過:「金門曾經為臺灣釘十字架」,緬懷金門的犧牲,台灣人應當對金門肅然起敬!
三、金門的女兒勇於抉擇、精進不已
知識改變命運。陳素民小小年紀,心意已定:「我的夢想在臺灣!書中自有黃金屋!」(43頁)「我要離開金門,走出金門女子的宿命!走出封建制度下的生活!」(44頁)所謂封建制度下的生活,指父權的控制與壓迫。
小學畢業,父親不答應陳素民升學,她偷偷考上金門中學初中部,而且是狀元!初中畢業,父親不准她去台灣讀書,她自己登記了台北商校,在砲火中登上補給艦,航行18小時抵達高雄十三號碼頭。
讀商校非其本願,她流浪到霧峰教育廳陳情,成功轉學台北女師!女師畢業,她回金門創辦金城幼稚園,獲得蔣夫人的賞識。父親不准她嫁給軍人,硬把李長齡的厚重聘禮丟到門外,她還是堅持與軍人結婚,婚後保送師大美術系。在大理國中一年,她講自己的故事勉勵學生上進:「有一個在菜園裡長大的小女孩,許願不在菜園待一輩子,她要追求自己美麗的新天地,……」(10頁)
丈夫李長齡於1975年病逝,1975-1982年她把家庭、校務一肩挑,「像推石磨的牛馬,日復一日地工作,不懂難過,不知流淚」(114頁)。在中山女中,她歷經6年訓育組長、9年半訓導主任的行政工作,終於覺悟應該回到藝術本行,當了6年的專任美術老師。1993年54歲,她毅然決然退休,「歡喜地改變了人生跑道」(111頁),奔向「自性發揮」的前程(124頁)!
二女兒李佩道自小就有佛緣(130、231頁),也有藝術天分,大學畢業典禮那一天卻因情感的挫折而發病。陳素民退休之後陪伴女兒「求醫求神」、「尋醫訪道」,在佛門外流浪8年(1993-2000),一直到2001年進入真言宗普賢流,母女兩人「才真正把心安頓了下來,找到生命的歸依處」。這又是一次重大的抉擇!從此「讀經力行,小悟大悟,日日精進,快樂無比。凡事往好處想,人間即淨土。發慈悲心,知該知,做該做。」(235-236頁)「學佛後,我以感恩的心,來看待一切與我相遇的人、事、物。把坎坷的命運當智慧,以前回想往事會哭,現在想著會笑。」(253頁)
陳素民追隨書法家謝宗安22年,啟蒙10年,入門入帖12年,到60歲開始走出帖圈,她說:「即使天天臨帖100遍,最後如果走不出來,就成了奴隸化的書體。智慧,出自用心,而非用力……。」(169頁)終能在70歲掌握了書法「自性發揮的精義」(170頁)!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