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芸窗晨語》學校午餐另一章

發布日期:
作者: 若晨。
點閱率:602

我們學校辦的午餐,向來口碑極佳。不管是從這兒畢業的學生,或是曾在這兒任職過的教職員工,大多是翹起大拇指說:「讚!」原因在於學生人數尚算不少,辦起來經費不會覺得捉襟見肘;另一方面學校廚工也極用心在菜色變化上動腦筋。所以每天都是色香味俱全的三菜一湯,有時還外加水果,總是讓人把一個午餐吃得口齒留香、心滿意足。只花那麼一丁點的錢,就能吃到這麼豐盛的午餐,簡直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幾年來,託政府的德政,這午餐還真的變成了天底下「白吃的午餐」─連錢都不用繳了。因為「白吃」,所以現在若私下找幾個學生來問問,學校的午餐一餐需繳多少錢,我想沒幾個可以回答得出來,因為這午餐吃得實在太太「應該」,太「順口」了。

這麼「順口」的午餐,學生就不太懂得其中蘊藏的一大堆道理。這天早上,班上因為辦了一年一度的搓湯圓活動,小朋友個個興高采烈,把自己搞得粉頭粉臉外,更吃到了熱呼呼的湯圓,有的甚至連吃了三、四碗。老師我看小朋友那「奮勇當先」的吃相,心想這天的午餐應該是乏人問津了,所以吩咐添菜的高年級學生把每人添的菜減少些,以免造成浪費。好不容易捱過老師我規定的時間,小朋友個個眉開眼笑的把吃得盤底朝天的餐盤拿給我檢查,還一直笑嘻嘻的跟我說:「老師!今天分的菜好少,真好!」本是一臉勝利微笑的我,這時才突然清醒過來。原來小朋友高興的不是今天的菜特別好吃,而是分的菜很少,可以不用吃那麼多,這什麼跟什麼啊?

以前曾聽過一則笑話,有個阿公跟孫子說起小時是如何的貧困,三餐不繼的情景是如何的堪憐,阿公的用意是要告訴孫子要懂得惜福、感恩。誰知孫子聽完阿公那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後,冒出的話竟是:「阿公!你們那時候真好!不用吃那麼多東西!不像我們現在這個也要吃,那個也要吃,吃不完媽媽還要罵。」我想不用我再贅述,各位看倌也知道阿公聽後的反應是如何了。這還真是個嚴重的「代溝」問題。

常有家長在聯絡簿上給老師的話是指導他的孩子多吃些飯,我看了總是啼笑皆非。這年頭小孩子「吃飯」這件事,還真的成了每個家庭中傷腦筋的事;也成了學校老師每日的惡夢。因為學校除了開辦營養午餐外,連早餐也接手辦理了。當然也有很多不以為然的反對聲音,在耳邊圍繞。其中不乏「以後連晚餐也由學校接手好了」、「學生在學校吃了晚餐再放學回家」:::學校儼然成了孩子的第二個衣食家庭,除了教導學生進德修業外,連本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吃飯」問題,也將成為老師棘手的教學重點。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現今大半的孩子是不喜歡吃青菜的。曾有家長一臉莫可奈何的向我訴狀,他的孩子在家裡是青菜不沾的,即使是碗裡的一點蔥花,也會小心翼翼的把它夾起來丟掉。瞧班上大半的孩子的確如此,要找出自動把青菜吃光光的,那還真是少數,大多數是老師檢查一遍又一遍,才勉強像「嚼蠟」般的把青菜嚥下去,有的甚至寧可枯坐在那兒,直到老師無可奈何准他倒剩菜時,才肯離座。每次與學生為這「青菜」問題,鬧得師生很不愉快的時候,總讓我想起外國卡通人物卜派吃菠菜罐頭後變成力大無窮的畫面。真恨不得也把所有的青菜變成了可口的罐頭,只要學生吃一罐青菜罐頭,就能考一張一百分的考卷。

多吃青菜、水果是老師上課老調牙的教學守則。但現實生活裡,孩子視青菜為仇敵,能不碰就盡量不碰它。至於有甜份的水果,其被仇視的程度雖未若青菜之甚,但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完全肇因於現在的孩子在吃這方面有太多的選擇,不吃這個,可以吃那個。另一方面也太欠缺勤勞的美德了,甭說動手操作家事了,有時連動手吃這回事都懶,瞧咱們家冰箱的水果,若沒有老媽我洗洗切切,是沒人會正眼去瞧它一眼,直至發霉爛掉為止。有多少孩子不喜歡剝蝦吃,因為他怕弄髒手;有多少孩子不會吃魚,因為怕被魚刺刺到。

生活的富裕,讓人們得到了生活上諸多的便利與享受,但也相對的失去了很多生命中的重要意義。當一個人連「吃」這回事都懶的時候,這是多麼可憐的一件事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