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火餘生錄》神明會保佑
在近半個世紀前的年頭,談起戰地政務委員會,那可是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大單位。兩排老舊的平房雖不起眼,但光看那頗具官威的大門,還有兩位全天戍守像門神的武裝憲兵,誰都不敢輕忽他的重要。四周花崗石的圍牆砌得連大人跳起來都摸不著上緣,後圍牆內有株很高的木棉樹,粗壯的主幹,三個人都合抱不了,正如一座避邪的木屏風,交錯伸展的枝幹傘般地罩著一排老屋子,我家北門古厝座落在最中間,被他團團包住,夏天有綠蔭,冬季可擋風。整棟古厝只有外婆與童稚的我住在裡面,也是祖孫倆渡過戰火瀰漫歲月的地方。
猶記得砲聲響起的那一刻,我正在同學家,手中牽著向外婆耍賴要錢,剛剛才買回來的小狗去獻寶。突然天搖地動四處發出爆炸聲,慌亂中把小狗綁在桌腳上,隨著同學躲進他家廚房,灶邊堆疊高高的乾草裡。炮火很久才停歇,鑽出草堆趕緊跑去大廳找小狗,桌腳只剩一條空繩子,小狗驚嚇過度掙脫跑掉了!這條小狗是我當年擁有最重要的財產,在砲戰初起時就被轟掉了,雖然沒有痛哭失聲,但傷心的程度好像失去一個親人,久久無法釋懷!
民間是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面對著一波波血腥的殺害。所有的交通工具都中斷,街坊不見人蹤,物質日漸短缺。令人憂心的傳聞不斷傳來:古寧頭南山北山幾近廢村,傷亡者多,倖存者也大數多跑了!馬山官澳也好不到那裡。而真正的事實就是如此,那觸目驚心的斷垣殘壁,直到我上高中時全班去遠足,現場隨處拍照,張張都是家破人亡的鐵證。城裡雖落彈較少,因聚落密集,只要擊中傷亡更慘烈。砲戰初期,家家尚無防空洞,遠遠聽到對岸砲彈飛出砲口的聲響,只知道就地伏倒,雙手抱頭、胸口不要緊貼地面,再從彈頭刺耳的殺殺聲來判斷:「啊!來了!來了!」等待落地爆炸後,整棟屋子一陣強烈的顫抖,屋頂瓦縫震落的沙塵佈滿全身,這時才能好高興站起來抖抖灰塵,嘆口氣:「總算又撿回一條命!」這樣的情況隨時會發生,日子拖久人就慢慢皮了,乾脆等到殺聲迫近才臥倒,其他就聽天由命不管了!因為不信邪,常引起不必要的傷亡事件。老一輩的人常掛在嘴上的話說:「人不要鐵齒!小心不蝕本。」
外婆帶著我孤守在北門古厝。眼看左鄰右舍開始有所行動,在騰出的空房間內,用幾個圓形大汽油桶,圍成留有小缺口的四方型,上頭架設粗厚的木板,板上堆疊裝滿沙子的麻布袋沙包。這種速成掩體多少發生一些作用,最少一堆人緊緊依偎在一起,心理踏實較不會慌張。白天只要里公所派鄰長來通知:「今天可能有狀況,大家注意提高警覺!」外婆就會帶我到隔壁林家,砲聲未響時,大人們聊天,幾個小蘿蔔頭躲在掩體裡玩得不亦樂乎!一聞對岸砲彈出砲口聲,老老少少無論多少人都要擠進來。砲聲越近外婆會緊緊抱住我,口中唸唸有詞:「神明會保佑!神明會保佑!」而每次都能安然無事渡過。
砲火日日猛烈不分晝夜。晚上不得不回到古厝,除了屋頂的瓦可什麼遮掩都沒有!外婆把床舖底下紅磚地板擦洗乾淨,鋪上蓆子,再把所有棉被衣物堆放床上代替沙包,祖孫倆就爬進床底睡覺去也!只要躺在外婆的懷裡,再大的砲火聲我也能沉沉入睡。
日子一天天過,不知開戰多久了!有天從上午一直打到下午,像放鞭炮的爆炸突然停息。外婆怕對岸使詐,緊壓著我不讓我亂動,我躲在床底下,實在憋不住了硬掙脫爬出去!聽到外面圍牆上有政委會的人在談話,好奇地把大門打開,兩手扶著左右兩扇門板,小腦袋瓜伸出門外張望。套句說書的話,這當會兒,說時遲那時快,有群砲彈夾殺殺之聲轟隆隆而降,我下意識兩手一合將門掩上,還不知道下一步要如何做的時候,我那綁著三寸金蓮的外婆,像得神助的鳥,用飛似的姿態把我撲倒在地,連滾帶爬將我扯進房內床舖下,有幾秒鐘耳朵聽不見聲音,等到恢復聽覺時,對面圍牆陣陣悽厲的哀號聲,那種驚悚的震撼,讓我全身顫抖到無法平息::::::
如果不是木棉樹粗粗的枝幹改變了彈道的方向,從枝幹射穿瓦頂的狀態,那枚落彈應該會擊中我站的位置。外婆看了看,忍住兩眼滿滿的淚水,拉著我一起對著門外的大樹跪下,邊磕頭邊不停地唸著:「感謝神明保佑!感謝神明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