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遊程規劃追記
夜晚茶敘分別前往三個自然村,湖前家庭茶敘由陳進興先生安排在陳育雨老師家和百歲人瑞訪談,浦邊家庭茶敘則由浦邊居民何應權先生,安排浦邊村的導覽與接待;成功家庭茶敘,由文化義工陳森照先生居間聯絡安排,請與會學員參與社區的活動。
歷史街區之旅,安排的第一個景點,基於動線的規劃,列入了壯觀的翟山坑道,由熟悉坑道歷史,並長期擔任軍中外賓解說導覽的陳家興先生負責;第二站是拜訪明代老街,由生長在金門城、熟悉該地鄉土歷史的義務解說員陳世宙老師負責解說;第三站前往金城後浦老街,由擅長傳統建築與民俗文化的許維民老師,帶領學員漫步後浦老街,解說老街的民俗風情。隨車義務解說員:陳世宙先生、胡紹武先生負責沿途的機動解說帶隊。
晚上分成兩路前往后豐港宗祠與村民茶敘,由當地社區營造員洪德舜先生負責接待,水頭家庭茶敘則商請蔡祖求老師、黃耿駿理事長協助接待。
本活動首先協調接待組進行編組,把所有學員按照報名先後,隨機分配到四路線中,擴大學員交流的機會,活動開始前三天,和隨車導覽進行活動前的磋商,由於他們有豐富的導覽經驗,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使遊程的規劃更加嚴謹可行。
◆實際執行的情形:
這次的隨車導覽由於許勇為先生的見義勇為,熱心的居間聯絡,找了另外八位資深熱情的義務解說員,首先奠定了活動成功的基礎。
十二月七日當天中午救國團用餐完畢,小不點麗琳扯開嗓門,請各位學員按照名牌上的編號上車,各車導遊並主動邀請未納入編組的學者來賓,依個人喜好選擇路線,與來自各地的學員同車出遊。此時的我恨不得有四個分身,能分搭四車,聆聽各定點導覽的解說,正猶豫間,一點卅分各車司機準時發車,四部專車各奔前程,霎時現場人去樓空,我及時加入僑鄉洋樓之旅。一上車,隨車導覽勇為兄與獨鶴老師詼諧幹練的演出,令我深慶得人,因此我深信其他各車的情況都會十分順利,果不其然,途中我一一向各車隨行服務的導覽和同學詢問時,得到的回報都表示一切OK。各定點解說專業生動,讓與會嘉賓充分領略金門歷史文化之美。最後一站各車匯集在浦邊用餐,早到的由浦邊當地的接待同學引導介紹,由於人手不足,晚到的隨車義務解說員此時充分發揮臨機應變的能力,親自上場解說,使半日定點導覽畫上圓滿的句點。
晚餐後又展開繼半日遊活動的另一齣重頭戲-家庭茶敘。由於本地缺乏夜間活動,但自然村濃厚的傳統文化與熱情淳樸的民風卻是地區一大特色,故請各村長老協助主辦單位,安排居住在傳統閩南古厝的居民,招待遠來的嘉賓,讓外賓能有機會更貼近居民的真實生活,領略道地的金門風情。由於是初次嘗試,為使活動能順利進行,特情商資深解說員擔任隨車導覽,除了隨機解說外,主要任務是在這項家庭茶敘中擔任溝通與潤滑的角色。為方便各接待社區安排接待事宜,事先已由技術學院統一發函至相關社區。由於交通組同學的靈活調度支援,整個活動進行到晚間九點半左右,中間也發生了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所幸隨車導覽及服務同學的沉著應變,應付得宜,終於在賓主盡歡的情況下圓滿完成。活動結束後,消息陸續傳回,與會的嘉賓對這樣的安排非常開心,認為這的確是別出心裁的夜間活動,有些並把當日所見所聞,做為論文報告時的題材和佐證。能得到這樣的好評,在此謹向所有參與這項活動的同學、導覽夥伴、接待社區家庭致上深深的謝意。
◆一點感想:
這次的活動進行到第三天時,我們經常受到與會嘉賓再三的讚美與致謝,感謝主辦單位提供的服務,讓他們對金門留下美好難忘的回憶,正如北京大學齊東方教授所說:「帶著淡淡的鄉愁離去」。這次『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觀光管理系江柏煒老師及運動管理系董燊老師的帶領下,全體師生日以繼夜的投入,終於把一個高難度的國際學術會議成功的推上金門的舞台,成功的背後包含的是數不清的艱辛與努力,理應得到熱烈的掌聲,遺憾的是這項活動由於忽略了包裝,以致未能得到應有的肯定,實在是始料所未及。但這點也可做為金門日後辦理大型活動時的借鏡。
金門是一個可以創造奇蹟的地方,它有俯拾即是的題材和資源,只要善加規劃就有無限的可能,進而使夢想成真。這次導覽和茶敘活動的規劃,只是開發了自然村內一小部份的社區資源而已,換言之,若能成功的發掘並整合每個自然村的資源,就能形成藏富於民的社區產業,一個獨特魅力的新金門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