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思念在心中 --王蘭芬為父親而寫的《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
我近日讀《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作者是王蘭芬,內頁美術:陳柔含,由大田出版。
為什麼書名是《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難道是作者老是轉學,於是同學會時無人認識她?
不是。那是高雄大社國中第10屆學生的同學會。每一班的導師都受邀出席,獨缺3年6班的導師王競存,那是王蘭芬的父親。因為王老師已經辭世,於是王蘭芬代替父親出席,學生的年紀和她相彷,於是他們也叫她「同學」。
一個少小離家,輾轉來台的王競存,後來成為國中老師,以山東國語教國文,他是一個老實人,愛護學生、顧家、疼惜妻兒,待人接物謹守分際,從不取非分之財,他年年教「放牛班」,不愛讀書的孩子有各種花招,頑皮搗蛋,漠視校規。王老師從不打罵學生,總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誘。
因為我也曾教過很久的書,有多少篇章讓人感同身受,甚至不免為之動容。
書裡有王蘭芬的成長過程以及父親的故事。
父親逃難,吃了很多苦,離開家鄉遙遠,定居高雄以後,都騎腳踏車去偏遠的大社國中教書,單程就需要一個多小時,直到退休。愛讀書,有禮貌,待人客氣,最不願意給人增添麻煩。……父親的善良和端正形象呼之欲出。
書中有些有趣的描寫。晚年父親耳背,有一次要給父親過生日,父親也很開心,聽大家唱生日快樂歌。
王蘭芬在他耳邊喊著,爸!要許三個願望!
爸爸驚訝回答:「許三是誰?」
如此簡潔而又生動的描述,音容笑貌呼之欲出,令人讀來莞爾……。
同學會裡,如今已經長大的學生知道王蘭芬是王競存老師的女兒,紛紛前來告訴王蘭芬,他們對老師的感謝和懷念。有許多當年發生真實的故事曾經深深影響了學生,畢業以後,他們也都務實的工作,即使沒有飛黃騰達,也都在各行各業裡有著很不錯的表現。
可惜父親已經看不到了,但是,在天上的他,如果知道有那麼多往日的學生對他思念,也一定是備感安慰的。
其實,深深思念他的又何止是他的學生呢?還有兒女們。
好看的一本書,出於至情至性,所以特別動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