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風單車行
《莊子.逍遙遊》有言:「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這「御風」二字用來形容騎單車的感覺,最恰當不過了。單車是很多人最愛的交通工具,有時兒子從附近半山上拿有機蔬菜,掛著環保袋直奔山區路線,用單車把兩大袋香椿茶葉運回家。老實說,路上大型車來來往往,有單車專用道的路段還好,不然真的滿危險的。可惜,國際無汽車日每年只有一天,而且只在某些路段。當他人開大汽車,騎單車者會大口吸廢氣,所以必須戴口罩和安全帽。
在這些車陣中「求生存」,就是要「心平氣和」,看到大車來快閃開,不要跟他們搶道嘔氣。親戚們看到兒子常用單車載著大包小包,總是勸我們快去買一輛機車。然而,他小時候學會騎單車的第一天,竟做了一個夢,夢中他有好幾輛單車,每一個他常去活動的地區,都有一輛專屬的單車。此年幼時做過的夢,現在可說已然實現。算算在最「全盛」時期,我家兩個人有七輛單車。新舊家各一輛,他在中壢讀大學時,那裡的火車站也放了一輛。
此單車陪他四年,很幸運其間只發生兩次小擦撞,不礙事的車禍。每個上學的日子,陪兒子從火車站到學校,再從學校回到火車站,光是寄車費四年已經可買好幾部單車了,也修過好幾回。
大學畢業時,沒換過的零件所剩無幾,不知道還能不能算是原來那輛,沒想到他捨不得這輛單車。為了避開午後雷陣雨,他用上午的時間,從中壢騎回土城的家,他同學綽號「妖怪」,平常騎機車從土城到中壢學校都走最近的路。同學們知道他們的騎車任務,都替他加油,年輕人們說這是「超級任務」,鼓勵他們使命必達。有「妖怪」帶路他只花了一小時多,就把單車騎回家。
兒子雖愛騎單車,卻總是固守簡樸生活,一直沒有買入他心中理想的高價車,總是修他原來大學騎的那一輛,能騎就好。少年時我常騎單車往返父家田間或到隔壁村。遺憾的是父親年老已無法騎單車,有一輛多的舊車要送我,於是我從嘉義縣鄉村騎到新營火車站,寄火車到新北,再從新北市區騎回郊區的家。
現在我家雖已添購機車和電車,然而在後疫情時代,騎單車已然成為健身時尚;無論是不是時尚,吾家人都會繼續騎單車,也時不時挑戰遠距離。如果宋朝蘇軾〈赤壁賦〉中的:「馮虛御風」是仙家的行止;那麼現代人騎自行車,以著地的方式「御風」而行,就有如地仙般自在。騎單車既運動又愉快,利己利人兼愛地球一舉三得,無怪乎民眾越來越愛以此環保交通工具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