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美好─金沙
環島北路四段左右兩側見到了廣大的水利工程。右側有榮湖水庫,左側有金沙水庫,穿越了這一座小小的橋堤,進了過往繁華的沙美鎮。
沙美,可以看得出當時鎮上不可一世的繁榮與完整街道規劃:中興、博愛、三民的井然有序。早期的復興街,左右兩旁,琳瑯滿目的招牌,也見證了當時這裡的繁榮景色。
街道的末端,是一座金沙戲院,以這般左右的寬度與縱深,實在不亞於當時台灣的任何一座戲院(按:以四十年前高雄左營的中山堂與中正堂相較),往左邊的市場有許許多多的行業店面,食、衣、住、行、育、樂在這裡通通包辦了。復興街當時的繁榮,熱鬧的市集,應當滿是軍服採購物資的阿兵哥,將這寬大的復興街,可想而知定是擠得水洩不通。
如今的金沙鎮,因建物的老舊,城鎮的都市計畫,有了老城區與新規劃的都更區,演化出新城鎮的中軸線,以金沙國中大門口前的國中路,畫出了金沙鎮新的中軸線。吃著閩式燒餅,探尋著張文帝洋樓,感受著當時的繁華景象,坐在榮湖旁,咬著鹹酥而不膩的燒餅,看著太武山,也是一種享受。
聽說,在這個地方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古寧頭戰役後,常有人出沒偷村內民眾的紅薯的故事。這就是古寧頭戰役後,在逃往太武山北面躲藏的解放軍第253團團長徐博,古寧頭戰役的第四日十月廿六日晚,躲入了太武山中,就一直隱蔽在北太武山山洞中裡,靠著挖食地瓜等食物充飢,等待解放軍第二次登陸。有村民向胡璉將軍抱怨他種的作物,常常在夜晚被部隊偷吃,胡璉驚覺有異,出動兵力搜山。直到隔年一月份,徐博「長髮長鬚,形同野人」才被國軍逮捕。
遙想剛剛路過的耆老,對我這旅行者訴說的故事。這是一個大時代的印記,我們隨著這個印記,也保存好這些回憶與封印。將來於後世談起這些往事時,是否可以告知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所有人共同的奮鬥和一群人守護家園的歷程。
耆老手指往前一指,跟我說,順著這條路直直走,左手邊有一個所在叫陽翟,是一個拍電影的場景,叫做「軍中樂園」。很多觀光客都喜歡那邊可以照照相,要我可以過去走走。
陽翟,好奇心的驅使下,來看看當時的電影場景與老街的氛圍,金東電影院前,有著幾位油漆工正在重新整裝電影院,沒有金沙戲院那般氣勢磅礡,卻也可以看得出當時的榮景,往電影院前方的小巷走去。
向右一轉,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這條老街,感覺上好像回到了三、四十年前台灣的街道,讓我想起童年時間,高雄市左營軍校路底,有一條金陵街,那條街中,也是有著美容店、軍品店。各式各樣的店鋪,當時被稱為小上海一條街,可見繁華與熱鬧程度。今日觀望了這條陽翟老街,所有的店面不比金陵街遜色。看到旁邊一旁的簡介,果真如此,當年陽翟老街可有小西門町的美譽,可見人潮非凡。
身旁閩式建築的老宅子,牆上面書寫著「蔣總統萬歲」的詞句,有著許多的反共標語,在這個和平年代,很難感受到戰爭的氣息,可是在當年,卻是在那肅殺之氣之中,過著生死一瞬的堅韌。那種振奮人心,前進目標的標頭,的確需要時時鼓勵與提醒,就像是大家共同記憶中的座右銘一般。
無論現今對蔣介石的評價如何,還是有兩派評論,但持平而論,在風雨飄搖的孤海上,當時的中華民國像一葉舟。有一個人可以依靠,甚至,有一個人可以指向前方,那種天塌了,好像他會頂著的,那種保護。也未嘗不是一件安定人心的好事。
「蔣總統萬歲」的背後,是告訴著大家「你們的未來萬歲」,再艱難也要撐下去,再艱難還是有希望。我在陽翟老街,看看小西門町,想想兒時的金陵街小上海。現在的寧靜,是一種甜蜜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