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顏重威。
點閱率:1,794
字型大小:

農曆四月十二日,後浦城隍爺誕辰的活動,萬人空巷,群眾帶著虔誠的心,舉香跟拜,七爺八爺的出巡,蜈蚣座的遶境,鑼鼓喧天,把活動辦得既熱鬧又莊嚴,其盛況不亞於台中市大甲媽祖的出巡。這是金城鎮每年一度的宗教盛會,也是宗教文化的展現。當然金門還有其他的宗教活動,如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善男信女到廟裡膜拜,七月的普渡祭拜,尊敬老大公,各村落祭祀鎮風辟邪的風獅爺等,這些敬神也拜鬼,都是文化活動。宗教的活動,會讓煩躁不安的心緒,沉澱下來,作惡多端的人,心生懺悔與敬意,是信徒心靈的寄託與慰藉。
金門的自然村,大多數是一村一姓,且建有祖祠宗廟。每年清明或冬節,金門各村的宗親都在家廟或宗祠祭祀,吃頭,以面懷祖德,慎終追遠,同時也惕勵子孫,孝敬長輩。這種凝聚宗親,互敬互助,互愛互信,團結一致,共同生活的風俗習慣,具有強烈的宗族文化。
金門的閩南式和洋樓建築,也有其代表性的特色。金門三合院的簷牆,雕飾得富麗堂皇;歐風的洋樓,富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金水國小的建築,內一層外一層有如國字的「回」字,表達華僑匯款回鄉辦教育的意涵。人民居住的宅第,當然也是一種文化。貴州苗族村寨的吊腳樓,安徽的徽式建築,黃土高原的窯洞,蒙古草原的蒙古包等,都代表不同族群的居住文化。
金門的土壤貧瘠,種不出好的糧食,以養家活口。所以早年的金門年輕人,都到南洋去打拚奮鬥,賺了錢就回來蓋洋樓,奉養父母,辦學校興教育,嘉惠故鄉子弟,形成一種不忘故土的僑鄉文化。現代金門人到台灣創業,事業有成,也都念念不忘的想回饋故里,為家鄉出綿薄之力,這就是金門人的精神所在,也是一種特殊的僑鄉文化。
金門的傳統美食,例如蚵仔煎、蚵仔麵線、芋仔豬腳、生炒沙蟲、貢糖等,都是就地取材所發展出來的佳餚。國民黨軍隊駐守金門時,也帶來許多北方麵食,如水餃、煎餃、燒餅,以及包子、饅頭等,而新一代的金門人,從台灣帶來許多外國餐飲,加以研發,以滿足遊客和新一代年輕人的舌尖。然而,石蚵小麥節、芋頭節等也都是金門的飲食文化。
在國共對峙時期,國民黨軍隊在金門做了許多防禦措施,例如反登陸、反空降、挖山洞、建碉堡、闢隧道、設軍營等,現在兩岸的戰爭氛圍已減,這些留存下來的設施,有些已經棄之不用,如反空降、反登陸等;有些展示給大眾憑弔,如戰車和戰機;有些營區改為觀光景點,供人遊覽,如大膽島。然翟山坑道每年舉辦的音樂演奏會,既能緬懷過去,又能娛樂今人,令人驚艷。這些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設施,儼然成為金門的戰地文化。
金門的商店,出售的物品,通常是不二價,童叟無欺,無需討價還價,這是既高尚又誠信的商業品德。到市場去購物,也不會偷斤減兩,而對於外來的旅客和陸客,也不會因為是外來人而哄抬價格,顯見金門人的樸實與厚道。這是金門傳統優質文化的表現。
這是文化,那也是文化,那文化是什麼? 就文化的定義言,文化包括器物(物質文化)、制度(制度文化)和觀念(精神文化)三個方面。人類為了克服和適應自然,創造了物質文化,如工具、衣食住行所必須的東西,藉助創造出來的物質文化,獲取生存所必須的東西;人類為了與他人和諧相處,創造出制度文化,即道德倫理、社會規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典章律法等,使社群與文化行動,構成複雜的人類社會;人類為了克服自己在感情、心理上的焦慮和不安,創造了精神文化,例如藝術、音樂、戲劇、文學、宗教信仰等,用表達的方式,獲得滿足與安慰,維持自我的平衡與完整。所以文化就是生活,一種技藝的展現、生活的規範和內心修為等自覺的良善表現。過去我在金門做田野調查時,時常在天未亮就出發,天黑後還在田野工作,甚是辛苦,但村裡的鄉親看在眼裡,就會自動地遞送茶水,或熱心地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這種無私且熱情的助人,深入一般人的生活之中,就是文化。人類社會由野蠻逐漸演進至現代文明,這過程所展現的飲食、衣著、住宅、交通、風俗習慣、信仰、品德、藝術、文學,工商業、甚至軍事等,方方面面的綜合呈現,也都是文化。西班牙的鬥牛節、泰國的潑水節、美國的萬聖節、中國的端午節和中秋節等都是文化的活動,所以文化是多元的,也是活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達和科技的發展,有些傳統的文化會消失。例如金門再也不會用鴛鴦馬作為迎親交通工具,小時候在後浦見過捏麵人在街上做生意,現在也不見了,一些傳統的技藝也都逐漸凋萎,農民驅牛犁田也逐漸被機械所取代。然而文化也可以創新,例如近年來,石蚵小麥季、花蛤季、料羅灣搶灘、金廈海泳、馬拉松競跑等活動,就是新文化的展現。當然,文化結合觀光,為金門人的生活,注入新的文化與活力。
近幾年,台灣有人在倡導「文化銀行」的概念,也就是透過「登錄文化」和「提取文化」以保存文化資產,並媒合文化產業來創造價值,達到文化永續傳承的目的。他們利用電子媒體在社群的行銷,建立起與大眾連結的感情,引起廣大的迴響。
隨著兩岸的和平發展,金門不再是煙硝味濃的戰場,而是充滿祥和歡樂的小島。現在住於島上的金門人,憑著他們的努力,出現許多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和文學家,他們用畫筆和筆桿,描繪出點點滴滴的金門庶民生活和歷史面貌,將浯島的特質文化,展現出來,並發揚光大。他們是金門的文化人。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