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實習與指導實習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2,453
字型大小:

就讀師大時,校本部被和平東路與龍泉街(今稱師大路)分隔為三區,後來在和平東路底下闢建地下道,學生在下課十分鐘跑換教室時,為圖省時方便,習慣一窩蜂地直接穿越和平東路而不走地下道,「千注萬注,注死毋死」,就在某日,這幅場景被某報社刊出,標題是「如何為人師表?」校方隨即轉載於《師大青年》,以之警惕學生!誠然,師大是師範的龍頭,是培育中等學校師資的搖籃,確實應該樹立典範。因此,同樣是大學生,師大學生是標竿,不容有犯錯的權利與人格上的瑕疵,社會輿論以嚴厲的尺度來檢視師大,這是對的。坦白言之,這些「準老師」若不能謹言慎行、守法重紀,將來又如何為人師?
在全校公費的年代,只有想當老師與貧寒子弟才會以師大為首選,考前志向相當明確、心理準備已然充分,新生訓練教唱校歌:「教育國之本,師範尤尊崇……學成期大用,師資責任重……」,歌詞言之鑿鑿,深知自己未來肩負「百年樹人」的重責大任。
走進師大的第一天,其實即已開始「實習」當老師,校園氛圍瀰漫著一股濃濃的「師範味」。試看師大校門與圍牆,典雅莊嚴、古色古香,有種「師嚴道尊」的象徵;校門背後的「誠正勤樸」校訓,是師大人的基本理念;走到行政大樓,「止於至善」的門匾,要求學生無止境地追求最好地步;孔子銅像基座的「有教無類」,要求學生效法至聖先師;「良師興國」告誡學生未來身負興國重任;除此境教外,還有教授們的身教言教,經常有意無意、無時無刻地提醒學生該有老師形象,務必成為良師。
為了真正成為培育師資的搖籃,中學有什麼科目,師大便有什麼學系,如國文學系、英語學系、公訓學系、家政學系、地科學系……,學系名稱異於一般大學;為了充實學生智能,大一大二我們必修兩年八學分的《四書》,這是其他大學所無,但師大算零學分,《國音》也是零學分……,師大額外的零學分課程特別多,但也無人計較,反正都是公費。
四年中除了各系專業課程外,我們修了許多教育課程、教材教法與教學實習,這些全為當老師做準備;四年中我們參觀了不少國高中職的教學觀摩,先看前輩如何教?待大四的教學實習課程(連排四節,學分折半)中,上學期我們把班上同學當學生實習教學,分組編寫教案、製作教具、編製試題……,逐課輪番上陣。下學期課程分成兩階段:先實施駐校實習,為期一個月,本班分成兩組實施,一組在師大附中(當年只有高中部,全校男生),一組在金華女中(今男女合校),不僅要教學實習,還要行政實習,一週實習一個處室。接著畢業旅行(以兩週為限),師大稱之為「外埠教學參觀團」,屬教學實習課程,不可放棄,返校要交報告作業,沿途至少要參觀五所學校教學,本班依序觀摩了新竹高中、草屯商工、西苑國中、高雄女中、臺南女中之教學。
對我個人而言,還多了一項另類的「實習」,在高中以前,幾乎都說閩南話,而且夾雜鄉土「髒」字。就讀師大時,我最怕上臺,主因是國語不流利、發音不標準、女生居多使我緊張,這四年不僅讓我國語流暢了,也徹底剔除「髒」字成分,這都得歸功於校風的薰陶與同學無形的導正。
師大讀四年,只能算是結業,務必大五分發學校任教,拿到實習成績後才能領到畢業證書,實習階段才正式畫下句點,一系列的養成教育才告終結。
累積經驗,指導後輩,以承先啟後,應是各行各業都有的一項傳承。在職期間,曾經認輔多位代課、新進與實習教師,其中一位實習老師,令我印象深刻,她是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畢業,擁有雙學士、雙碩士的學位,一直在準備司法官考試,宛如一部活的《法學全書》;但也熱愛教育工作,當年實習期限是一年,每個月8000元津貼,跟我實習公民教學與導師工作,每天聽我罵學生、看我罰學生,體認導師難為;我要看她上課,互相研討教學,幫她打實習成績、寫評語,在法律與經濟方面,她比我專業,只是名分不同而已!由於她才智過人、虛心學習,第一年即考上正式教師,可喜可賀!目前仍有聯繫。
退休之後,在因緣際會下至南門國中兼課近十二年,是我此生的「意外」,前三年教國文,後九年教公民,母系學長鄧毓浩教授,每年帶著師大碩士生與大四生來此駐校實習,承鄧教授與南門同仁之不棄,要我加入「指導實習」的行列,有此機會,自是義不容辭,將畢生所學所知所蒐集的補充教材,毫不保留地傾囊相授,傳承給這些與我相差數十屆的小「學弟妹」,在九年中,總計指導了兩位碩二生、24位大四生,其中只有兩位男生,其餘全部女生,包含97級至105級師大應屆畢業生。
指導實習也是一項教學相長的工作,這些實習老師在大學期間歷經千錘百鍊,他們都具一定的水準與實力,事前的準備絕不馬虎,個個有備而來,教案編寫、教具製作……一應俱全。
在臨場方面:有些台風穩健、落落大方;教材嫻熟、順暢如流;板書海報、錯落有致;師生互動頻仍、學習意願高昂;場面掌控得宜,深感後生可畏!有些則生澀緊張、顧此失彼;拿捏失準、草草結束,或寫錯字、答錯所問……,當然,初為人師,偶有瑕疵,也是人情之常!在這一個月內,我的課全由他們上臺,指導老師每節務必認真觀課,逐一記錄,每日課後研討切磋,並提建議改進,以求補偏救弊、精益求精,期使他們在日後教甄路上一帆風順、拔得頭籌。
這次指導,讓我感受到數十年來師大實習制度一如往昔:駐校實習仍以一個月為度,且務必穿著校服,實習之前,先辦一場「相見歡」,配合指導老師課程先行分組及做好前置作業,待見習與實習階段結束後召開「檢討會」,或辦謝師宴,贈送感謝卡、禮物,最後大合照留念。可說是一套有情有味、完美又完善的實習制度。
雖然他們個個萬事俱備、成竹在胸,然而在教甄路上卻是一個生不逢辰的世代,少子化影響之下,僧多粥少,錄取率微乎其微,放榜時總是「少家歡樂多家愁」,由於聯繫者少,輾轉得知一位女師在北市教甄獨占鰲頭,一位考中臺南市女狀元,一位考進中和高中……,每年陸續有人考上;當然還有多位考了幾年仍在代課,與正式無緣,我常寫信勉勵:「考上是奇蹟,落榜很正常,不怕失敗,再接再厲,成功在望!」
實習與指導實習性質不同,前者是將平日所學進行實踐的一種過程,類似職前訓練;後者是將自己長年累積的經驗傳授於實習者,協助培訓新生的一代,也是一種薪傳。
古書云:「經師易遇,人師難遭」,師大的目標即是培養一位經師、人師兼備的良師。前臺大某校長曾說:「師大好,臺大才會好,因為臺大的學生都是師大教出來的。」語重心長,值得省思!師大的良窳確實關乎整個國家教育的成敗興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