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版畫結緣的摯友│李錫奇與陳庭詩
早期李錫奇與陳庭詩經常在一起,也很談得來。有次在陳庭詩家做了一個實驗,那時他正在刻版子,刻破了以後,他就非常生氣的走掉。李錫奇看了以後,就把刻破的地方撕裂,撕開以後,就產生那種斑駁的效果,那種效果真的很好。一個藝術家只要有一點點跟人家不一樣,這就很了不起;一點不同,與別人不一樣的,即成為個人的風格,後來他的作品都形成他個人很特別的風格。
陳庭詩開始製作版畫後,作品都是親自手刻手印,不論是刻版也好、印刷也好,都是從不假手他人。當他發現使用甘蔗板創作的特點後,在他整個創作版畫的歷程中,似乎堅持到底的採用甘蔗板。在那一次產生斑駁裂痕的實驗後,在爾後的創作中,他總會適時的加以運用,讓畫面襯托出不同的趣味。在參與第三屆現代版畫展時,他即是以甘蔗板印製的版畫來呈現。
就在台灣頻頻受現代思潮影響之際,白色恐怖的陰影同時也籠罩著藝文界。就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現代畫展,並預備同時把聖保羅的榮譽獎轉贈給秦松時,官方卻認為秦松的兩幅抽象版畫,有「倒蔣」的嫌疑,這事件對秦松的打擊則是永難忘懷的。秦松雖然並未直接受到白色恐怖的迫害,但也是間接的受害人。第一屆「現代版畫展」後,任職於國防部的施驊未再出現,楊英風也以個人理念與秦松不合等原因而退出,所以第二屆「現代版畫展」就只剩下我們四人展出。
一九六○年,「現代版畫會」進入最艱困的一年,除了會員減少外,又面臨白色恐怖事件的壓力,但「現代版畫會」並未在這惡劣的情況下倒下去,反而更堅定發展中國版畫藝術的決心。在成員不屈不撓的努力下,同年十二月卅一日終於在台北衡陽街新聞大樓舉行第三屆現代版畫展,參加展出的有陳庭詩、李錫奇、江漢東與秦松等四位會員。
他們為了表示對於追求現代版畫的決心和真誠,在這屆展出中所提出的作品,不僅在創作態度非常的認真,而且畫面都很大,同時還把展出的作品編成畫冊,這在當時國內所有現代藝術團體,應該算是第一個。這一屆展出之後,他們得到的反應都非常熱烈,許多朋友都為大夥所追求的熱情所感動。
第三屆現代版畫展之後,陳庭詩開始用最單純的語言,無論是色彩或造形,均經過極度審慎而單純化。在當時中國現代畫家仍在萌芽的發展過程中,陳庭詩這一獨特的形式,無疑的在台北現代畫壇上,堅強的站有重要的一面。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廿五日第五屆現代版畫展在台北國立藝術館舉行時,陳庭詩的單純世界又往前跨越了一大步,他開始放棄各種燦爛的色彩,只採用簡樸的黑色。「黑」,對他來說該不是素材的方便,而是為思維方向及體質都與黑色相通。陳庭詩自黑色領域開拓以後,風格掌握得很穩健,十幾年來未曾改變此一風格,後來也僅加入一些點綴的紅、藍與金銀等色。他的作品一直給人一種凝實感,這是他從動態的世界出發,對靜態的世界底追求。他對黑色的處理,始終深深地切入觀賞者的心靈,因之,大夥稱他為黑色的探發者。
第五屆現代版畫展是由「東方畫會」與「中國現代版畫會」聯合展出,成立於一九五七年的「東方畫會」,可謂是對中國現代繪畫運動居功厥偉的前衛藝術團體。這二個在台灣保守的藝壇內最早突破出來的兄弟畫會,他們追求的理想一致,兩個畫會結合在一起展出自然造成一種高潮。尤其是「抽象繪畫」在台灣已經發展到最高峰的時候,這年的展出,觀眾非常踴躍,更有遠自中南部特別前往參觀的觀眾。
中國現代版畫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後,所有的現代畫家,均有一個共同的傾向與企圖,試想在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中找到自己的創作路線,更企圖以我們祖先富有的遺產作為進軍國際藝壇的本錢,陳庭詩並不例外。但他所強調的「民族風格」,有別於其他畫家的,是他掌握了中國偉大的藝術精神,並以現代的藝術觀念加以重新肯定與處理。
陳庭詩初步接觸現代版畫藝術後,除了定期參與現代版畫展外,自一九五九年首次參與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第五屆)後,另外還參與第六、七、八與十一等屆的展出,並且陸續參與其他各式國際型版畫大展。
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一日,韓湘寧與我榮獲教育部選派代表中華民國出席參加東京第四屆國際版畫會與展覽。這次的安排出席參加,意義極為極重大,不僅表示我國極為重視版畫藝術,而且間接肯定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
十一月十四日,第四屆東京版畫雙年展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揭幕,有四十五個國家參加,我國作品引起各國代表及評論家一致讚揚,該值得欣慰。我在出國前曾攜帶中國現代版畫作品幻燈片五十多張,分別在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及東京女子美術大學舉行幻燈片欣賞,陳庭詩、秦松、吳昊等人作品,獲得這二個學校極高的評價。
一九七○年時,陳庭詩不僅以︽蟄︾參加韓國東亞日報「第一屆國際版畫雙年展」獲得首獎,同時還獲中華民國第八屆畫學會金爵獎。一得知他得到韓國年展大獎,李錫奇還特別在三更半夜為他發佈新聞稿,因為感覺他得到這個獎很重要,特別是在國際上得到這個獎對個人特別的重要。
「中國現代版畫會」在第二屆時因施驊與楊英風的相繼退出而產生成員的更動,接著陸續有吳昊、歐陽文苑、朱為白、鍾俊雄、陳照宏和林燕等人,分別於不同的時間加入,而使得「現代版畫會」陣容更為壯大,也讓版畫活動更加熱絡。
而在一九六五年,陳庭詩步楊英風之後另外參與「五月畫會」的活動,同時間李錫奇和秦松也加入「東方畫會」,當時「五月畫會」本來也一直拉李錫奇過去,因「東方畫會」大多是好朋友就加入。
一九七○年,台灣退出聯合國組織,許多國際性的藝術活動都被迫停止參與,藝術創作與活動都陷入低潮,加上「中國現代版畫會」許多會員出國。每年固定舉辦的「現代版畫展」,於一九七二年第十五屆後,因已失去共同組合的意義,於是正式宣佈解散。
早期「中國現代版畫會」在台灣現代版畫運動中,最大的貢獻是將傳統版畫藝術形式提昇到現代的藝術領域裡。但是在創作技巧上,初期由於缺乏版畫製作的現代知識,當時的版畫家大多停留在自己所發現的獨特版畫技法,因此有許多畫家完成的作品,雖然具有版畫印製的「間接過程」,但卻只能產生獨幅版畫效果,尚未符合正規版畫的原則。
(四之二)